第1部分 (第1/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目錄1
第一編 一個日本,往右往右再往右
武士道來自遙遠的過去,迄今為止已有千年的歷史,它是日本民族的“基因”,融在每一個日本人的血液裡,併為他們代代相傳。它對日本人而言就像氧氣對生物那般重要,它是一條看不見的脈絡貫穿著日本歷史,滲透至日本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西方人心裡有一個上帝,日本人心中則有一個武士。
日本的歷史遠不如中國那般跌宕起伏,它沒有三番五次的朝代更替,但皇室的“萬世一系”不代表國家的長治久安,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幕府、將軍從沒停止過對權力的爭奪,他們都悉心培養著自己的親信。在殘酷慘烈的鬥爭中,只有強者才能生存下來。日本的歷史有數不清的戰亂,而在無情的現實面前,對他人仁愛就是對自己殘忍,為敵人嘆息心軟往往會招致自我的死亡。
第一章 萬世一系,一個平面上的日本
一、朝廷、幕府、武士、百姓/5
強者和強者總是難以相容,蘇我氏和物部氏終於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爆發了尖銳的
衝突,雙方各有自己擁護的,流著自己血脈的皇位繼承人,為了長久的利益,握有國
家財政大權的蘇我氏和掌管國家兵權的物部氏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紛爭。
二、與國內鬥,使帝國興起/14
在要求革新的勢力中,還有一些出身於豪農豪商的“志士”們,他們和下級的武士
革新勢力一起,聯合了和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強藩以及皇室公卿,在“尊王攘夷”的口號
下,開展了要求改革幕政、抵禦外侮的鬥爭,這次的鬥爭最後在廣大人民的推動下,最
終發展成為了武裝倒幕。
三、天皇崇拜:一種意識形態下的縮影/22
天皇無力左右武士階層,武士階層卻可以左右天皇,天皇只有安心為“神”放棄
權力才能保自身安全。在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即使在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響的學者們
眼中,只要天皇失去為君之德,武士們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剝奪天皇的權力。宮廷權力
鬥爭中的“德”總會偏向強勢的一方,幕府大權在握,一旦天皇威脅了幕府權力,激
怒了幕府,幕府便可以以“天皇失德”為藉口,廢黜天皇。
第二章 思想的暗合,知識分子的日本推力
一、知識分子的“西洋”先覺/31
繼鴉片戰爭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後,美、俄、英、法等列強又相繼敲開了日本的大
門,讓封閉了百多年的日本人認識了除中華文化以外的西方文化。事實上,早在開國
之前,日本的西學研究在鎖國政策下就已經開始。
二、“挺歐化”與“反歐化”/35
鴉片戰爭讓中國的清政府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佩裡的“黑船”則讓日
本看到了和西方的差距,大開國門。中國和日本,這兩個關係微妙的國家無論情願與
否,都在外敵的脅迫下開始了“歐化”程序。
三、脫亞入歐,大國心態的膨脹/42
在19世紀末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時代,國際格局的變化尤其迅速,1875年中國
和日本還經受著同樣的災難,《文明論概略》中也認為,這兩個國家都同樣身處半開
化狀態,但到了1885年,中國依舊疲弊,日本卻已然強大,《脫亞論》中的日本是“移
向西洋文明”的國家,而中國、朝鮮還在原地踏步,仍舊停留在半開化的水平。
四、知識分子對日本天皇體制的推力/51
在遊歷歐美的過程中,德富蘇峰充分了解了西方社會的實力和權力現狀,更重要
的是他看到了西方國家憑“實力”說話的現實。“強權即公理”的思維模式給德富蘇
峰的思想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增強了他向權力靠攏的決心。在回國後不久,德富蘇峰
在權力的引誘下放棄了“道理”,走向了依附“權力”之路。
五、理想知識分子的“民本主義”/60
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意志,“國家魂”必然生存在多數人的共同意志之上。個人意志
和“國家魂”兩相作用,國家魂總要透過個人意志、團體意志表現出來,國家魂是凌
駕於君主貴族意志之上,是一種民族精神。國家魂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