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閉上眼睛的蟒中異類,它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白壁無瑕,除了尾部那塊觸目驚心的創口……不禁倒吸一口冷氣,之前莎莎曾告訴我白蟒尾部的瘡口形狀和其眼睛的形狀簡直一個模樣,我尚不以為意,如今看來此言非虛,裡面潰爛不堪,但瘡口的外圍竟然是平整的,我甚至懷疑這裡根本原來就是一隻眼睛,後來出於某種原因被戳爛了……心念一動,我想起了馬歇爾的酒後胡言,拍了幾張特寫,並借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白蟒身上動了點手腳,又如此這般忙碌一番,雖然當時的想法是以防萬一,但後來證明我的這個未雨綢繆是有價值的。
回頭去找馬歇爾,那傢伙還沉浸在酩酊大醉中,我和李鯉一左一右的搖他,人是依舊不醒,但其懷裡的一樣東西卻被我們搖了下來,落在地上。
我揀起來一看,這東西竟是一面古樸的銅鏡,圓形,龜鈕,正面微凸拋得光可鑑人,背面有一蛇形浮雕,還覆蓋著一層銅綠。
此時已近黎明,清晨的第一縷曦暉將睡眼蓬鬆的叢林親吻的生機勃勃,妹妹大難不死,再加上重逢白蟒的喜悅,我禁不住玩心大起,只將那面古銅鏡翻來覆去的把玩,李鯉也是心情大好,似乎忘記了昨夜還恨不得把我這個所謂“棒打鴛鴦的偏執狂”敲骨吸髓的事情,沒話找話道:“老大,一面銅鏡有什麼好玩的。”
我也有意修復關係,便一邊等馬歇爾醒來一邊開啟了話匣子放水,從西漢千年銅鏡不鏽之謎的破解,侃到《西京雜記》裡記載的照膽鏡,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之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即殺之……然後又說到中華神鏡之謎:“某晴日,後唐皇后在花園裡手舉銅鏡孤芳自賞後,將鏡子放於膝上,不料陽光從鏡子反射到雪白的牆上,牆上竟出現了一條龍的影像,這龍像與鏡子背面的半浮雕龍像完全一樣。‘日照中天,真相大白’的成語便處於此。很多年後,有英國人約翰。斯文頓在印度加爾各答買了一面來自中國的銅鏡,這面有著類似功能的神鏡引起了西方學者的研究熱潮,他們雖然提出了很多頭頭是道的推理,但至今沒有一人可以仿製出實品……不過這個還不是最神奇的,有些中國古鏡在反光裡的映像和鏡背上的浮雕圖象不同,例如,有一面被佛教寺廟供奉的神鏡,其背面的影象為高懸於海面的明月一輪,而反光裡對映出的卻是一位端坐蓮花臺的菩薩……”
異聞實錄6—蛇誘10:印加奇譜(上)
●篇前引語:世間的很多事物;追求時候的興致總要比享用時候的興致濃烈——莎士比亞●
李鯉邊聽邊笑,舒展的眉宇給家常飯勺似的平凡五官賦予了爽朗的魅力,他把古銅鏡奪了過去,開始饒有興致的照東照西。
此時曦暉如水,空氣中縈繞著潮溼的森林氣息,成千上萬種植物用幾千種深淺不一的綠色衝擊著我的視覺空間,這裡很難尋覓到花朵的蹤影,彷彿所有的樹木在抽枝散葉出一派繁盛的剎那被永遠地定了格。
我愛這裡磅礴肆意的清晨,也喜歡這個友善天然的印第安部落,他們把自己稱做“拉比底雅人”,依靠狩獵、捕魚和粗糙簡陋的農業為生,同食一鍋肉,共耕一塊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片對我們而言殺機四伏的原始叢林,對他們而言,卻是取之不竭的超級市場、免費藥坊和遊樂園。林中乾燥的部分建有六個大茅屋和數十個鱗次櫛比的中小型茅草屋,這些茅屋群將供奉著圖騰的大茅棚簇擁在中央,那是部落裡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
莎莎、我和隊員們則棲居在類似於集裝箱的活動板房內,這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棲居小巢’均是特地定製運來的,再加上馬歇爾小組的帳篷營地,兩類生活方式完全不相容的、宛如時光穿梭了千年的人種,毗鄰而居卻能相安無事……然而,倘若再繼續深入叢林,未必就能總這麼和諧和幸運了。
“老大!神鏡,這居然也是神鏡!瞧,銅鏡背面明明是簡單的蛇形浮雕,可反射出來的卻是……卻是Khipu!!!”我順著李鯉興奮莫名的目光看去,他正用銅鏡把陽光反射到板房的外壁,而外壁上密密麻麻的出現了至少上百個奇特的繩結影象。
“什麼Khipu?”我脫口而出。
“Khipu就是印加奇譜,由一條主繩及數條下垂的次要繩串組成,每條下垂的繩串,再綁上數條次要繩串,就類似樹木的分支一樣。Khipu繩串上面不同位置打上不同的結,令每個Khipu都擁有獨特的外貌……太漂亮了!”
“好吧,可這些漂亮卻不失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