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頁)
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意。 txt小說上傳分享
陳毅與杜聿明:淮海戰役(6)
28日晚,杜聿明當即飛返徐州,向劉峙報告南京軍事會議關於放棄徐州的決定,總部人員即開始以飛機運往蚌埠。杜聿明召集孫元良、邱清泉、李彌三人開會,傳達了蔣介石的決策,並吹牛說這次撤退是可以成功的。大家一致同意“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原則,決定於30日發動全面進攻,以迷惑解放軍。作戰計劃形成後,便分頭進行準備了。
撤離徐州的命令下達後,各部隊即開始行動。但各部準備行動時,誤將指揮部電線撤收,指揮部與各部電話中斷,失去控制,形成大亂,徐州城內火光沖天,人馬爭先恐後,互相擁擠,道路阻塞,後衛人員和輜重車輛多被解放軍俘獲。12月1日,杜聿明在大吳集除與第二兵團聯絡外,其他兵團都沒有得到直接聯絡。晚上繼續撤退。3日上午10時許,各兵團正向永城前進,杜聿明忽然接到蔣介石空投的親筆信:
據空軍報告,濉溪口之敵大部向永城流竄,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進。如此行動。坐視黃維兵團消滅,我們要亡國滅種。望弟迅速令各兵團停止向永城前進,轉向濉溪口攻擊前進,協同由蚌埠北進李延年兵團南北夾擊,以解黃兵團之圍。
杜聿明看了命令後,覺得蔣介石的決心又變了,必招至全軍覆滅,思想上非常牴觸。杜聿明原想,如按原計劃撤退到淮河附近,再向解放軍攻擊,果能解黃維之圍,尚可將功抵過;但若沿途被解放軍截擊,部隊遭到重大損失,又不能解黃維之圍,蔣氏必將整個失敗的責任歸罪於他,受到軍法裁判。杜深感自己陷入了“戰亦死,不戰亦死”的進退兩難境地。當即命令各兵團就地停止,召各兵團司令官到指揮部商討決策。孫元良很快來到,李彌派了副司令官陳冰、趙季屏來,邱清泉午後2時才到。
大家看了蔣介石的命令,都非常驚慌,一個個默不作聲。杜聿明認為,照原計劃南撤淮河,尚有可能到達目的;但如照蔣介石的命令打下去,就未見得有把握。邱清泉見杜聿明猶豫不決,就說:“總座,可以照命令打。今天晚上部署,明天起,第二兵團擔任攻擊,第十三、十六兵團在東、西、北三面掩護。”
杜聿明沉重地說:“大家再把命令看看,多考慮一下,我們敢於負責就走,不敢負責就打。這是全軍生死之地、死亡之道,不可不慎重。”大家對蔣介石的命令又看了一遍,於是決定,採取三面掩護,一面攻擊,逐次躍進的戰法,能攻即攻,不能攻即守,不讓解放軍把部隊衝亂。杜聿明於當晚即部署,同時電蔣請求空投糧彈。
當晚,又接國防部正式命令,要杜聿明迅速決心於兩三日內解決濉溪口、馬莊一帶之敵,說這是對敵各個擊破之唯一良機。如再遲延,則各方面的解放軍又必然集於貴部周圍,又處於被動矣。並令杜部萬勿再向永城前進,迂迴避戰……
陳毅與杜聿明:淮海戰役(7)
杜聿明看了這個電令後,感到蔣介石所以變更決心,是被郭汝瑰的意見所左右。他很後悔在11月28日那次會上,未向蔣介石說明他懷疑郭是潛伏的共產黨的看法;也沒有和何應欽、顧祝同、蕭毅說好,要他們始終支援自己的撤退方案。弄到現在,老頭子聽任郭汝瑰的擺佈,一再變更決心。先後函、電命令向解放軍攻擊,陷自己於全軍覆滅的境地。杜聿明更自責當天上午自己太懦怯,不果斷,不該命令各兵團中途停止,召集各將領開會,耽誤了一天行程。現在逃既晚矣,打亦無望。想來想去,杜聿明橫下一條心:反正江山是蔣介石的,由他去罷!豁出自己這條命,最後為蔣“效忠”吧。
3日晚,各部隊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方面前進。部隊進入駐地後,夜12時發現解放軍追擊部隊右翼已到達薛家湖,左翼已到達大回村附近,形成包圍態勢。3日上午接到蔣氏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時,派往青龍集東北香山廟附近擔任掩護之第五軍第四十五師,被解放軍包圍。邱清泉派隊支援,經過激烈戰鬥始能撤出。該兵團右翼一個新成立的補充旅,在義村、莊樓地區被殲滅。第十六兵團一個團去接補充旅陣地時,解放軍假稱是國民黨軍,這個團一進入義村,即被解放軍消滅。這時,雙方部隊已成犬牙交錯態勢,情況很混亂。少數解放軍已經混入國民黨軍駐地內乘夜到處放槍,引起國民黨軍隊內部混亂。連杜聿明駐地附近一個碉樓上,也出現兩名解放軍武裝便衣,這些情況弄得大家草木皆兵,徹夜不安。
4日,杜聿明照原定逐次攻擊戰法,嚴令第二兵團攻擊前進,第十三、第十六兵團堅守掩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