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頁)
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寫注並不一定是要讓大家清楚地區分小說和現實究竟有什麼不同,或者說賣弄我究竟看了多少書、考證了多少歷史。我本來就不是學歷史專業的,很多連歷史學家都弄不清楚的東西我怎麼可能清楚?而且文章的背景越寫越是虛構,同和不同並沒有太大差別,小說中說的大家過目既忘也可。只是有時候寫文的時候看到一些資料,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罷了。另外就是,萬一有一些心智還不成熟、對歷史也不瞭解的LOLI、正太們在看書,那麼誤導了人可就罪過了。莫不要哪日交談中出現諸如“小野妹子”和“泉蓋蘇文”年齡差不多之類的話,我可萬死難辭其咎了。
注1:隋朝亡國的原因不能說完全是因為打高句麗打的,有人因為這個而稱隋煬帝窮兵黷武也是不合理的,唐太宗那麼英明的人也一直在高句麗上折騰,只不過人家內政搞得好,而且有隋的教訓和鋪墊,才讓這場戰爭成為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上加霜。
打高句麗有他的歷史必然性。
高句麗是一個很不安分的國家,不斷的對外侵略擴張,隋煬帝和唐太宗都要打它的原因就在於看出了它了狼子野心,東征之前唐太宗就說了:“不遺後世憂也”。所以基本上可以將高句麗看成是東北邊境上的匈奴。如果沒有碰到隋煬帝和唐太宗這麼兩個具有戰略遠見的帝王,很可能不等成吉思汗橫掃中原,高句麗就要先成為另一個“滿清”了。
另一方面,遼東地區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的(這種戰略意義從隋唐開始逐漸顯著),君不見金、女真都是從這裡發跡,日軍侵華第一侵的是東北,毛澤東的解放戰爭也是從遼瀋戰役一舉取得戰略主動,現在東北也是受國家關注的重工業及軍事要地。(話說,滿人認為東北是他們的“龍脈”所在,所以那時候這片地區——俗稱關外——都是清廷指定的滿人居住,貌似不允許漢人“玷汙”的說。)
所以高句麗是一定要打的,遼東領土是一定要收回的。
說回隋唐。東征之後唐太宗掛的太早了,毀滅高句麗的歷史重任沒完成,由他兒子搞去了。不要看唐高宗在武則天面前軟得跟泥巴似的,但征討高句麗這件事確實是由他完成的(當然很大原因是高句麗已經被隋煬帝和唐太宗耗得差不多了),而且是大勝。
注2:歷史上高句麗當然是沒有扣押日本使臣團的(不過他把唐朝派去講和的使臣關起來了)。隋煬帝打高句麗那會兒,拿的藉口是高句麗不遵臣禮,而唐太宗打高句麗的理由是因為高句麗打敗隋朝掃了中原人的面子,同時因為權臣泉蓋蘇文弒君,作為大家長的宗主國要出來主持公道(唐太宗說:“朕今東征,欲為中國報子弟之仇,高麗雪君父之恥耳。”)。當然,真正的原因都是臥榻之側不容有虎。
注3:泉蓋蘇文是於公元642年殺高句麗王,另立新君,然後自己專擅國政。雖然這裡泉蓋蘇文還沒有弒君,但也差不遠。小野妹子的出使是607年。隋煬帝第一次征討高句麗在611年,唐太宗的第一次東征是644年。為了背景需要,我故意沒有讓時間重合,大家不要因為小說混淆了真實歷史。
注4:泉蓋蘇文又名淵蓋蘇文,因為避高祖名諱而改,雖然這裡沒有唐高祖了,不過我還是沿用一般習慣的說法吧。
注5:文中的那段繁冗的古文是改自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的手詔,大意就是你多行不義,我要替天行道,沒什麼好看的。
109、遼東
三月,春暖花開,大淼的三十萬大軍陳兵關外,戰爭開始了。
大淼的軍力分為兩股,一股為主力,即三十萬陸軍,聯合雄單五萬兵馬從建安一線進軍,尋常規路線向前推進,另一股卻是首次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大淼第一海軍,五十艘戰艦載著連同軍校見習師生在內的三萬人,從天津港出發,經渤海,三日內到達高句麗的海岸線,配合新羅二十萬大軍從後方對高句麗發難。
小野妹子作為倭國代表也被邀請上了戰艦,以便在戰爭之後迎回他的同伴。當小野妹子站在碼頭上看到巨樓一般威武的戰艦的時候,嘴巴裂成了大O,顧不得儀態指著戰艦全身顫抖——
“這、這是船?!”
分明是飄浮在海面上的移動小城堡!那旗艦的船頭築著一隻青龍,它高昂著頭顱,憤張著利爪,張開巨顎露出尖銳的牙齒,似乎隨時會化身為龍將敵人撕碎!
受過關照的海軍將軍韓貴平故意淡然地說:“是的,這是我大淼工部軍事司最新研製的龍牙戰艦。”他又略顯沮喪地說,“只可惜這只是其中的星級戰艦,是最小的,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