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了廣泛的市場,他回來發展後油畫價格繼續上升,是他對油畫藝術追求的結果,是理所當然的,符合藝術邏輯,也符合藝術市場的邏輯。
陳逸飛先生逝世後,2005年5月14日,在北京嘉德公司春季拍賣中國油畫專場上,陳逸飛的《有陽光的日子》以440萬元人民幣成交,另一幅小尺寸的《周莊》也以198萬元人民幣成交。
2005年6月29日,在上海舉行的陳逸飛專題拍賣會上,陳逸飛的成名作《大提琴少女》被一名場外買家透過電話委託競拍以500萬元的高價買走,加上10%的買家傭金,最終的成交價達550萬元,創造了陳逸飛作品拍賣的最高價。
這預示著陳逸飛畫作藝術地位和市場價格將繼續走高。
華夏頌辭
陳逸飛向西方油畫學習,深得其中的要義,具有高超的藝術技法,但他又區別於西方任何油畫家,具有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風格。
西方人士一眼就能把陳逸飛的作品辨認出來,畫面的深層沉澱著神秘的東方文化因素,滲透著華夏文化的心理特徵,潛伏著炎黃子孫的東方靈魂。
旅居異國越久,華夏大地夢見得越多,鄉思鄉愁來得越密,最終返回祖國生活,心裡踏實一些。
陳逸飛,有一顆華夏的心臟,一個東方的靈魂。
這就是為什麼陳逸飛的畫作比很多人的作品更具有震撼力和衝擊波。
在任何情況面前,陳逸飛這顆中國心都沒有絲毫的改變。他說,作為中國的藝術家,對祖國的河山,對自己的同胞,就是有著這種濃濃的感情。
陳逸飛認為,中國文化歷史悠久,積累深厚,在世界文化中有著它無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價值,中國文化是中國油畫的基本資源,中國油畫的優勢還是要立足於中國文化。陳逸飛本人走得遠見得多,主張向外國文化學習和借鑑,但他的立足點還是中國文化,他的畫作是要在東西文化間尋找那種屬於中國文化的內涵和靈魂。
他的一些畫作,就是不動聲色,無言的冷峻,無聲的苦澀,但你慢慢品味,那裡面隱藏著幾絲溫情。那些面無表情的女性形象,內裡都埋著一段生活史和心靈史,那也是中國歷史的一種藝術沉澱。
血管裡流淌著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這是本質,不管經歷過什麼,都改變不了這顆中國心。祖國是那麼博大,祖國又是那麼具體,博大到不可觸控,具體到一草一木,博大的是心靈,具體的是畫面,博大和具體相融會就是藝術。陳逸飛曾說,“我們的血管中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它隨時都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只要你不刻意去改變它、破壞它,所以我的畫被一些媒體評為‘西方的技術,中國的精神’。說到影響,不僅僅是藝術家,我覺得每個中國人都接受著中國文化的薰陶,你的許多日常生活日常活動,都可以構成美麗的畫卷,你去一座廟遊覽,這廟本身就是一幅畫,只是有的人感悟深一些,有的人容易疏忽。”(曉戎:《大畫家的平常心》,《世界時裝之苑》1997年第3期)他還認為,中國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沉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每一個人的心上,每一個人的靈魂,每一個人的人格,是抹也抹不去,洗也洗不掉的。中國文化的另一部分沉澱在典籍裡,沉澱在藝術中,沉澱在畫作裡,需要我們後人去研習和利用。
陳逸飛的畫作具有古典文化的氣息,諸多畫作的立意來自古典詩詞,他在古典詩詞上下過功夫,吸收過歷史文化的營養,是經過經典洗禮的。
德國批評家卡爾·魯伯格稱讚陳逸飛具有濃郁的中國式的東方韻味。“中國畫家開始畫油畫不過一百多年的光景,但近年來進步迅速,令人驚歎不已。他們悉數吸收西洋畫應有的質素,同時或多或少摻和了中國傳統印記,作品呈現出引人注目的獨立性和多樣性。其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抽象的異體——從系列組畫到極端的單色畫——與超現實主義一樣屢見不鮮。1946年生於浙江鎮海的陳逸飛的繪畫,在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中,瀰漫出濃郁的中國式的東方韻味。”(卡爾·魯伯格:《繪畫:在東方與西方之間》)用“東方韻味”來表達是最合適不過的,內斂中還有幾分淡雅,淡雅中還有幾分憂鬱。有一些作品,看似有一些濃豔,但濃豔裡又添了幾分哀怨。他把對中國文化的全部積累和體驗都融進了他的繪畫藝術中,一看就是中國油畫,一看就是中國畫家,是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陳逸飛堅信東方不敗。
第六章 重返申城弄畫筆(6)
哈默則高度稱讚陳逸飛的繪畫藝術是完全中國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