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芷鸝拐���*、抵制等手段反對壓迫。從1916—1918年有案可稽的華工鬥爭就有31起之多。
儘管華工在法是部辛酸的歷史,但華工和當地法國人融洽相處,使他們多多少少感到人際的溫暖,特別是他們中有許多人還與法國女子通婚,生兒育女,為中法人民的交往又譜寫了一曲宛約而真摯的愛情頌歌。在我每次掃墓時,我都能見到這些中法混血的後裔,我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他們的心情與我一樣激動,因為在他們的血管裡,流的也是中國人的血。可惜,他們都不會說中文,因為,父親的國度實在太遙遠……
1918年11月11日一戰結束,歐洲人盼來了和平,但華工並沒有因他們對戰爭的貢獻而受到法國政府的公平對待。要獲得在法工作許可,華工需先交法國陸軍部1000法郎的贖金,再由領事交保。一些沒有積蓄的華工則紛紛私自逃離工隊,隱蹤匿跡,流落法國各地。由於法國政府以華工技能不適合新工作需要為由提前與勞工們解除了合同,大多數華工不得已提前收拾行李打道回國,他們幾年辛苦工作積攢的一點錢也僅夠支付回國的路費。據1928年有人統計,留法的華工僅2100多人。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後,很多人失業,又有一部分華工回國。有報道,一些華工曾在1936年前往西班牙參加“國際縱隊”投入反法西斯戰鬥,二次大戰期間,也有華工流散到了荷蘭和法屬馬達加斯加等地謀生。
1988年11月28日,由法國退伍軍人協會和旅法“華裔融入法國促進會”提議,法國政府在巴黎里昂車站附近為一次大戰期間赴法華工樹立了一塊紀念銅牌,法郵電和航天部長保羅·吉萊斯代表密特朗總統向兩位健在的老華工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併為紀念銅牌揭幕。紀念牌上刻著:“公元1916—1918年,14萬華工曾在法國參與盟軍抗戰工作,近萬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告別使館工作時,恰逢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將到來了。努瓦耶勒鎮長諾可大先生專門來使館邀請我出席清明節祭掃活動。此時此刻遠離法蘭西的我,只能從祖國向華工亡靈遙寄一份哀思,願他們在遠方的法蘭西沃土、在遙遠的天國安息。我記得,為了解歷史,加強中法交流,我曾與鎮長諾可大先生、庇加底大區發展署署長一起探討過中法具體合作的事宜。諾可大希望大使館向國內做些宣傳,將努瓦耶勒華工墓地列為中國人來法旅遊的一項旅遊資源,讓炎黃子孫不忘過去。我曾為此與山東省外辦和山東壽光市進行過聯絡,也接待過他們的代表團。壽光市計劃為墓地建造一箇中國大牌樓,緬懷先人故知。我真心希望這個紀念華工的好主意能早日實現,也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充斥巴黎大街小巷的旅遊團們能安排參觀一下努瓦耶勒的華工墓,告慰一下客死異鄉的亡靈。
最早來法的中國移民——我所認識的留尼旺華僑
2003年1月9日,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同志從北京打電話通知吳建民大使,李嵐清副總理代表團將在從緬甸赴南非訪問的途中,因技術原因,專機需在印度洋上的留尼旺島作短暫停留。因留尼旺系法國海外省,照料代表團遂成為我館當仁不讓的工作。作為接待小組主要成員,1月14日,我離開寒風刺骨的巴黎,從北半球一直飛到南半球,從一望無垠的撒哈拉沙漠、鬱鬱蔥蔥的非洲大森林到湛藍如鏡的印度洋,整整飛行11個小時,跨越了9000多公里,來到了美麗的留尼旺。此次旅行使我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奇的法國海外省的華人世界!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與法國的交往(5)
留尼旺有華人約3萬,大多數來自中國潮州地區。1848年,法國宣佈廢除奴隸制,大量移民進入留尼旺以補充勞動力不足。中國最早的移*要開始在這一時期,他們以務農為主。但由於島內經常刮颶風,生存條件惡劣,加上後來幾年經常流行霍亂病,移民紛紛返鄉。20世紀初,中國人重新移民來到留尼旺,目前的中國人是他們的第三代,也是我海外華僑人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融入當地社會最好的移民。他們當中不乏醫生、律師、公證人、工程師、大學教授甚至政治家。如,華人曾憲建不僅是頂磅市市長,還是全島五名國民議會議員中的一位,也是法國華人乃至歐洲華人中惟一的一名國會議員。同其他族裔相比,華人主要經營小超市等零售業,其零售點達1500多家,銷售食品、飲料、日用品、家電、五金、南北貨等。相形於法國本土,島內從事餐飲業的華僑並不多,大約130家中餐館。此外,還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