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父、大師兄最後謀個好差使,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的行情也會水漲船高。但他的命運不由自己把握,主要取決於師父的心情。確實,他在取經過程中從事的工作,總體上看相當於一個內務打雜的,降妖不指望他,化齋這樣的事情也不用他。取經事業圓滿完成之際,如來論功行賞,說他“登山牽馬有功”,實在說不出什麼像樣的功勞來了。
◆沙僧的行為方式及其變化
由於後臺不硬,退路基本沒有,能混入取經隊伍,對沙僧來說已經是天大的造化了,因此他必須緊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從此修成正果、脫離苦海。我們相信,除了唐僧以外,他是師徒四人中最不願看到取經事業失敗這種局面出現的了。
在紅孩兒變化捉走唐僧後,悟空怪師父“每每不聽我說”,有些“意懶心灰”,說了幾句牢騷話,我們看看八戒和沙僧分別是什麼反應:
行者道:“兄弟們,我等自此就該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尋頭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能到得!”沙僧聞言,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哪裡話。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願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將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
行者道:“兄弟,你說的也是,奈何師父不聽人說,……因此上怪他每每不聽我說。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既是賢弟有此誠意,教老孫進退兩難。八戒,你端的要怎的處?”八戒道:“我才自失口亂說了幾句,其實也不該散。哥哥,沒及奈何,還信沙弟之言,去尋那妖怪救師父去。”行者卻回嗔作喜道:“兄弟們,還要來結同心,收拾了行李馬匹,上山找尋怪物,搭救師父去。”(第四十回)
沙僧聽到悟空、八戒都說要散夥,心裡哇涼哇涼的,連身體都麻木了:現在好不容易混進外圍組織,有了重新進入體系內的可能性,要是由得兩位師兄就此散了,那真是前途一片渺茫,一點希望都沒有了,這讓他如何不心驚。至於那些理由,雖然看起來冠冕堂皇,實則經不起推敲,論道德修養、為人處世及愛惜面子,他又能比悟空強得了多少? 。 想看書來
悟空與沙僧的關係(3)
孫悟空說這話,並不是沒有來由的,他自有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就在於提醒八戒、沙僧,取經的事業是一項集體事業,我是你們的大師兄,你們應該努力支援我,不要在背後給我添麻煩,否則,我還不幹了!他這話想要換得的是八戒、沙僧的表態,對沙僧的表態悟空很滿意,下一個就輪到八戒表態了。八戒連忙表明態度,說剛才散夥的想法是胡說的,我們不該散(也許他在心裡說:你說散夥就行,我說散夥就不行?)。對此,悟空“回嗔作喜”,說只要團結一心,就有希望,現在還是想辦法救師父吧。看來,悟空為了收伏八戒、沙僧還是用了不少心思的。
那麼,沙僧在取經路上是不是一點心眼也沒活動過呢?也不能這麼說。雖然從利益格局看,他在師徒四個人中所處的境況是最差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改善自己處境的機會。在取經隊伍中,孫悟空身份很高、風頭最勁,如果將孫悟空排擠出取經隊伍,由於他與八戒在身份、本事上差異不大,且由三徒弟變成了二徒弟,境況自然會大有改善。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利益考慮,雖然他自己沒有采取行動主動排擠大師兄,但對於八戒排擠孫悟空的行動在心理上是接受的,採取了預設的態度。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八戒不斷藉機向師父進讒言,導致唐僧趕走了悟空。這段時間內,沙僧一句好話沒替悟空說。當唐僧要寫趕走悟空的貶書時,拿紙筆、取水磨墨的也是沙僧,在這個過程中,沙僧也並無表示。雖然他是按唐僧的命令在做事,但一點表示一點說法都沒有,還是有點不太正常啊。不僅如此,悟空走了後,黑松林裡八戒去化齋,好久沒回來,沙僧又開始在背地裡說起八戒的壞話來,他說:“師父,你還不曉得哩,他見這西方上人家齋僧的多,他肚子又大,他管你?只等他吃飽了才來哩。”看來,隨著豬悟能做了大師兄,沙和尚也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起八戒的角色來了。
可惜,這樣的日子沒有過幾天,好夢就被現實無情地澆醒了,可以說夢有多好,現實就有多殘酷。取經隊伍沒走多遠,就碰上了黃袍怪。在去西天的路上,黃袍怪不算難纏的妖怪,不過,八戒沙僧加起來也不是他的對手。更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