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認為師父並不是真被白骨精給騙了,而是假裝糊塗,想借這個機會趕他走。悟空此時與師父相處已頗有一段時間了,他這話應該不是沒有一點來由和根據的吧。
以白骨精第二次變成的“年滿八旬”的老婦人來說,八戒見了推測道:“師兄打殺的,定是她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悟空說:“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①白骨精第一次變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少女,先說要把“齋飯”送給唐僧等人吃,後來又謊稱是給丈夫送飯,顯然前後矛盾,基本屬於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之類。其實識別這個妖精的變化並不需要火眼金睛,以常理推測,就可以判斷出個###不離十。相似的情況,在取經途中多次出現。
悟空與唐僧的關係變遷(3)
①白骨精第三次變成的老公公就說這個少女是他的女兒。
人們常說,是因為豬八戒的挑撥,才使唐僧趕走了孫悟空,這當然不錯。但仔細分析一下豬八戒的挑撥語言,就會發現其理由都十分粗糙,基本上是捕風捉影,和對孫悟空的動機和行為做最壞的推測,而沒有什麼堅實的事實依據。唐僧乃是有道高僧,對於這些經不起推敲的話,卻總是如此輕易地相信,這太不符合情理。我們可以大體下結論說,不是豬八戒的挑撥水平高,而是唐僧有先入之見,本就願意接受八戒的挑撥,他們倆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具有一致性。
孫悟空一路上總叫八戒為“呆子”,唐僧對此也予以認可。這樣,唐僧自認為與八戒相比,具有智力和道德上的優勢,這使他能在八戒面前找到作為領導者的感覺和自尊。而同樣的感覺在孫悟空那裡很難產生。孫悟空人很聰明,道德上的弱點也不明顯,既不貪財,也不好色,還不偷懶。悟空對師父有時確實不給情面,多次在公開場合說他“膿包”、“忒不濟”、“好不聰明”,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唐僧愛聽這樣的話。唐僧在悟空面前沒有自信,在其潛意識中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失衡,相比之下,唐僧必然會對八戒從感情上更親近一些,八戒的缺點在他眼中可能反而成了可愛之處了。
孫悟空還有一個特別不利的地方,就是他歷史上的“汙點”。對於八戒,唐僧暫時並不擔心他會奪權篡位。孫悟空則不同,一方面他曾做過齊天大聖,原先就是天庭一個級別很高的官,現在還經常耍老孫派頭;另一方面,他當年就有“皇帝輪流做”的要求,只是因為力有所不逮,沒有成功罷了。現在,面對自己這個能力一般的上級,難保他不會產生類似的取自己而代之之類的想法。還好有個緊箍咒在手,可以對他稍稍加以控制,不然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
我們即使拋開唐僧對取經形勢的錯誤判斷不論,唐僧趕走悟空的決定也是愚蠢的。因為悟空雖然不聽話,但畢竟還有個緊箍咒制約著他。趕走了孫悟空,他又拿什麼制住八戒和沙僧,他憑什麼保證八戒就會那麼聽他的話呢?好在孫悟空很快就回來了,我們沒有看到唐僧與八戒的矛盾激化。
遇到黃袍怪,自己還被變成了老虎,蒙受了極大的冤屈。這次遭遇使唐僧明白,取經行動還真是少了孫悟空不行。孫悟空在被唐僧趕走以後,志氣有一點消磨,這使雙方的關係有了一定改善,但並不能說唐僧就對悟空有了完全的信任。其實,唐僧還有一個性格上的缺點,就是書生氣太重,喜歡空言大道理,總覺得自己是科班出身,書本知識學得好,相反幾個徒弟沒有什麼文化,因此,在徒弟面前特愛說教,常常一副真理在握的架勢,以為只有他是對的,有點教條主義的傾向。其性格也有點剛愎,不屬於從善如流的型別,他是不會那麼容易做出改變的。
無奈之下請回孫悟空的結果,使悟空在取經隊伍內的地位無形之中得到很大提高。然後,在平頂山,孫悟空取得對八戒、沙僧名義上的排程權,其地位進一步穩固。孫悟空在打敗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過程中,也表現得十分賣力。但這一階段,唐僧還是頻頻上妖怪變化成人後的當。屢次上妖怪的當,根本原因不在於唐僧沒有分辨力,而在於唐僧本能地不信任孫悟空。
種種跡象表明,唐僧實際上一直在尋找敲打孫悟空的機會。只要孫悟空的表現稍有令他不滿意的地方,他就可以在八戒的“蠱惑”之下給悟空念緊箍咒,而且往往是顛來倒去地念一二十遍。
唐僧的這種做法,是在大徒弟面前沒有自信的表現,他需要透過間歇性的懲戒向悟空表明到底誰是師父、誰是徒弟,特別是要表明,不管你孫悟空的本事和功勞有多大,這個名分和身份的關係是不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