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聯絡空前擴大,人們的矛盾和衝突也越來越多。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矛盾衝突都可以透過正當渠道加以解決。但是,有些人熱衷於製造事端,他們或因某種原因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或捏造謊言、混淆視聽,或在飯後茶餘無所事事的時候,對別人評頭論足,充當“謊言傳播機”。這樣一些有悖公德,不負責任的言行,很有可能形成流言氾濫的局面,使他人名譽掃地,精神上受到極大創傷。另有一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病態心理需要或發洩私憤,不惜採取流氓行為對他們進行侮辱,在侵犯別人人身安全的同時,給受害人造成精神上的創傷,嚴重者就可能演化成輕生悲劇。例如,1987年4月某中學5名女生,因受流言蜚語中傷,企圖集體自殺,並留下遺書,幸被及時發現,才未能造成悲劇。不負責的言行往往處於以下幾種心理:⑴嫉妒;⑵獵奇;⑶好事;⑷無聊;⑸流氓洩慾。
榮譽損害引起的自殺,具有下述特點:
⑴自殺者以女性為多,男女之比1:1﹒6。因榮譽受損而自殺的人,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一旦榮譽受到玷汙,就不惜以生命作代價加以維護,這與女性的心理,尤其是少女的心理是一致的。而且,由於女性的脆弱性,當榮譽受到玷汙時,心理上則無法承受,容易走極端。
⑵因榮譽受害而自殺,自尊心極強,性格內向,不善於利用社會力量來恢復自己的榮譽,而純潔的靈魂裡又容不得一粒沙子,實施自殺這種自毀行為,實質上包含著強烈的生存慾望,因此,自殺在這裡被看成是一種呼救。
⑶自殺者多是出於洗刷,抗爭或呼助性動機而輕生,即以死來表示自己的清白,抵抗外界對自己名譽的詆譭,爭取社會同情。
⑷“犯錯誤”導致自殺的,自殺者多出於贖罪心理而自殺——即所謂內疚性自殺。例如日本傳統的剖腹,就是作為贖罪的一種儀式而進行的。也有犯錯誤後受批評,或批評過重,感到委屈而賭氣自殺。這在兒童的自殺行為中比較常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六章<;三>;
〈三〉厭世引起的自殺
幾乎所有的自殺都有厭世的心理。這種與人之生存本能背道而馳的特殊心理現象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企圖解釋這一現象。弗洛伊德提出的“死本能”學說具有較大影響。弗氏認為:人類在具有天賦的生存本能的同時,也帶有自我破壞的傾向,生本能(原始的創造與建設的衝動)與死本能(原始的破壞衝動)處於相抗衡的狀態。在一般情況下,生本能居於支配地位,因此人類的大部分在為生活而奮鬥;一旦死本能戰勝生本能時,就演變為一部分人的自殺行為。在這一過程中,自殺行為必得結合種種內在的心理與外在環境的因素才可能發生。
厭世情緒的產生,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心理素質差外,諸多的外界因素如愛情受挫,事業不順,家庭不睦親人離去帶來的孤獨,病魔長期纏身,社會不良思潮造成的精神頹廢等,都可能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厭世與其他內在的或外在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激發的結果導致自殺行為的發生。厭世情緒也可以直接導致自殺的發生。作者的資料表明,厭世引起的自殺佔總數的6﹒8%。此類自殺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即久病不愈厭世和精神頹廢厭世。
1、久病不愈厭世引起自殺
威脅人類生存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自然界的惡劣環境,二是自身的疾病(戰爭、犯罪等社會因素除外)。人類依靠自身的智慧,已經不斷地戰勝了許多這樣的因素,科學發展到今天,許多病魔對人類的生命已不再構成威脅,但有一些頑症至今仍在肆虐,每年仍有許多人被疾病奪取生命。由於自身的康復能力和醫療水平等條件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人終日病魔纏身,久治不愈,由此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認為與其活著受苦,不如早些死了。這是厭世情緒產生的根源,也是久病厭世導致自殺的根本原因。
久病不愈產生厭世情緒而導致自殺的現象相當普通,據四川省1986年的資料,在所有的自殺者中,久病厭世自殺者佔的比例,城市為27﹒8%,農村為15﹒8%,平均為17﹒7%,居各類自殺誘因的第二位,僅次於家庭糾紛。
久病厭世自殺常見於老年人。據作者的調查資料,此類自殺51~60歲者佔,61~70歲者佔38﹒4%,71~80歲者佔15﹒4%,81歲以上者佔11﹒5%,其他年齡階段僅佔15﹒5%。其原因是老年人的體質一般較弱,患病的機會多,而治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