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然十分明白。
十八,最終是一個功德圓滿的結局,是人生成功的結局,是取經終得正果的結局,是戰勝千難萬險的勝利結局,是一個喜劇的結局。
然而,不論是兒童或是成年讀者,都在這個結局之後產生一種普遍的、難以言語的、不自覺的卻又是非常深刻的失落感和虛無感。這種感覺長久地瀰漫心頭,餘音嫋嫋。
如果對這種失落感、虛無感進行分析,那麼,我們看到:
第一,無法無天的兒童時代自從取經開始就喪失了,取經的成功意味著更徹底的喪失。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但每個讀者都接受了這一事實的情緒影響。
第二,兒子的成功終於被父親承認並且接受了。兒子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是個好孩子。然而,潛在的對父親的反抗與敵視也被完全地壓抑了,再也沒有顯示的機會了,再也不可能大鬧天宮了。
這一潛在的事實是人們不自覺的,卻在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讀者。它激起的情緒反應也是十分強烈的。
第三,從此,兒子與母親的關係改變了,自己成佛了,和觀音菩薩平等了,不能再嬉笑母親了,不能再得到深深渴望的觀音菩薩的關照了。
兒子成功了,獲得社會地位了,完成道德形象了,就很難再得到兒時的母愛。這也以非常隱蔽而又強烈的方式滲透著讀者的心靈。
第四,人生成功了,奮鬥的苦難經歷了,似乎可以永享太平和圓滿了。然而,就因為從此沒有了苦難,沒有了奮鬥,沒有了和妖魔鬥爭的曲折故事,沒有了這種種刺激,既超脫了,也虛無了。
每一個讀者都會在《西遊記》的結尾,被成功帶來的虛無感籠罩。
第五,豬八戒所代表的令人喜愛的、親切的、難以割捨的食色本性,在成功的人生進取中,也被昇華和抑制了。
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不過表明獲得成功之後,還可以有冠冕堂皇的文雅的飲食而已。除此之外,那種原始的、粗俗的、衝動又充滿痴憨樂趣的慾望本能被消滅了。
只要對讀者的閱讀情緒稍加分析,就會明白,真正讓他們惆悵的,不是離開唐僧,沒沙和尚也無關緊要,而是離開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個人物。
在《西遊記》的世界中沒有了孫悟空,是讓人感到難過的,沒有了豬八戒,也是讓人失落的。
離開孫悟空,象徵著離開人生的奮鬥。離開了豬八戒,象徵著離開了生動可愛、憨實有趣的慾望。
第六,生命的真正意義就是與客體搏鬥,無論是兒時大鬧天宮,還是成年後的人生奮鬥。奮鬥結束了,意義也就沒有了。
第七,孫悟空成佛,意味著兒子達到了父親的境界,達到了父親所取得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意味著自己將要扮演的父親角色。
這一結局不論對沒有成為父親的兒童、青年,還是對那些已經成為父親的成年人,都會產生相同的震動。
一方面是成功;一方面是失去。一方面是父親地位的獲得;一方面是兒童時代以及青少年時代的喪失。
第四章 破譯《西遊記》(9)
三
《西遊記》是世界範圍內最好的神話故事之一。它是潛意識真實的流露。它使我們看到了整個人的命運。
正是在《西遊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幅完整的圖畫:
我們看到了兒童如何從嬰兒時期開始成長;看到了兒童大鬧天宮時的無拘無束;看到了兒童時期拒絕接受安撫又不得不被安撫時最初受到的約束;看到了兒子對父親的非常複雜的、全面的、深刻的態度體系;看到了兒子對母親的深刻的、細微的、全面的態度體系。
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與整個秩序的關係,與整個文化的關係,看到了在對文化的兩個極端態度──絕對的反對和完全的接受──之間的無限多的跨度。
我們看到了在父親的威嚴下,在父親所代表的整個秩序的壓迫下,一個人如何接受秩序和文化所規定的道路。
我們看到了母親怎樣既是父親權威的“幫兇”,又是緩解父子衝突的因素,同時,又體現了對兒子特別的情感。
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在人生中如何戰勝情慾,又如何對情慾有著戀戀難捨的親切感,如何在最終失去情慾時備感失落。
我們看到了一個人怎樣在人生中與道德規範作鬥爭,同時又使自己修煉成道德完美形象的努力。
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與外界困難作鬥爭、與自身魔境作鬥爭的雙重艱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