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同齡人,總想突破自己。
這時,我給她提了個建議,希望她利用到日本民宿的機會,做一項調查研究,瞭解日本青少年某方面的真實情況,並把瞭解到的情況寫成研究報告。後來,女兒告訴我,她對我寫的《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有不同看法,希望到日本青少年中做些調查,然後進行比較研究。我當即表示支援,併為女兒請了老師教她設計問卷和抽樣方法。
我一直為女兒擔心,如此複雜的社會調查技術,一個高二學生能夠掌握得了嗎?又是這麼短促的時間,又是到外國去發放問題,會不會亂了套?但我很快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女兒充滿自信地設計著問卷,甚至還輕鬆愉快。坦白地說,我做了這麼多年的研究,主要是做策劃、分析和寫作、審稿,很少具體設計問卷。所以,我不能不對女兒刮目相看。
更讓我欣慰的是女兒的感慨。當我讚揚她走上了研究型學習之路的時候,她的話讓我思考。她說:“這就叫研究型學習啊?太有意思啦!如果天天這樣學習,我們學生誰都不會厭學!”
經過一番奮鬥,女兒寫出了兩萬字的《中日中小學生勤苦狀況對比研究報告》,發表在2001年第3期《中國青年研究》雜誌上。另外,她還寫了9000字的長文,題為《我眼中的日本同齡人》,發表在《中國青年報》“冰點”欄目上。此文一出,引起強烈反響,《作家文摘》、《青島晚報》、《海口晚報》及多家網站紛紛轉載並討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午間一小時節目組,甚至來我們家中做專題討論。
透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到,引導孩子走上研究型學習之路,實在是好處多多。女兒在研究中學到了很多知識,設計問卷、發放問卷、抽樣原則、訪談、對問卷進行分析處理、看資料包告、查閱資料等,這些知識如果都在課堂上講授,也許她會對那些枯燥的數字和方法感到厭倦,但因為這是她自己選擇的題目,便有了內動力,做起來特別起勁。更奇妙的是,高三的那個寒假裡,女兒既在補習功課,又要繼續把研究做完,還出版了《成長悟語》一書,這也間接地緩解了高考的壓力。
我想,《成長悟語》的出版是女兒成長中的一個堅實的腳印,是她走上研究型學習之路的一個良好開端,可能對她未來的選擇與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這就足夠了。
引導孩子走上研究型學習之路,真正懂得“求知”的學問,我的教育建議是:
研究題目最好由孩子自己選擇。孩子的研究型學習應以趣味為主。應當允許並鼓勵孩子自主選擇研究題目,父母不要加入太多的意見,可以在孩子選擇的前提下給些建議和幫助。研究題目沒有大小好壞之分,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題目,父母都可以鼓勵孩子試試。
給孩子提供一些實現課題研究的途徑,但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也許孩子提出的課題研究專案有些不切實際,甚至異想天開,父母或教師不要斥責孩子,不可打擊他們的積極性。相反,應教會孩子一些做研究的方法,教他們如何透過網際網路和圖書館尋找資料,如何把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如何進行抽樣調查,等等。父母如果指導不了,可以另請人指導,但目的只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千萬不要幫孩子去做。
讓孩子保持毅力,堅持到底。研究雖然是在趣味中進行,但要把研究真正做好,肯定要經歷枯燥的階段,這時候也是鍛鍊孩子毅力的重要機會,父母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研究型學習重在過程,不一定要有多麼重大的成果。
讓孩子參加什麼樣的夏令營
2006年04月12日13:51 【字號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夏令營曾經是最讓孩子們心動的暑假生活,如今的夏令營卻成了全社會都看不懂的萬花筒。例如,2005年6月24日《北京青年報》發表《十天培養出“未來領袖”?》一文,批評上海“貴族夏令營”氾濫,“把本該充滿天真活潑的夏令營,硬是賦上‘未來領袖高峰會’的頭銜;讓原本更適合足球、籃球的初中學生,非得‘拿模拿樣’地學習怎樣打高爾夫……夏令營所安排的各項活動,實在讓人感覺太過‘急功近利’”。那麼,夏令營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她從哪裡來?又將走向何方?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夏令營?
我與夏令營發生深刻的聯絡始於1993年。那一年3月,我在《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發表了《夏令營史上的一場變革》一文,報道和分析了中日少年草原探險夏令營的一些現象。後來,我應邀將此文縮寫為3000字的《夏令營中的較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