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反對,更沒有把它上升到“復活軍國主義”的高度。
靖國神社之所以成為“問題”,誘因乃是日本方面在上個世紀70年代突然將原來供奉在別處的東條英機等七名甲級戰犯的靈位移入靖國神社,並幾乎在同時提高了首相參拜的級別。這兩個舉動無疑引發了鄰國的憤怒,於是,開始了圍繞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三十年拉鋸外交戰。
這個舉動,是否真的代表日本試圖復活軍國主義呢?我在到日本之前也有如是看法,但到達日本以後,逐漸瞭解情況,才恍然大悟——復活軍國主義可以有各種辦法,從祭祀東條英機開始卻堪稱效率最低的方法之一,而且,日本的社會,今天也基本不存在復活軍國主義的基礎了。這個靖國神社問題,受益者只有日本政府。
原因是,在靖國神社成為一個國際問題之前,日本政府和日本戰死官兵親屬之間一直有較為強烈的對立感情。日本戰死官兵的親屬,固然可以接受為天皇戰死的說法,但日本人通常並不把天皇和政府看作一體,我家的人是被日本政府帶去的卻沒有帶回來,要找政府算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些人得罪不得,但要討好也很不容易,因為他們人數眾多,日本政府就算有金山也無法填補他們的需要。這也是歷屆日本政府頭疼的問題。但是,靖國神社問題一出,日本政府的頭疼就迎刃而解。由於亞洲鄰國的反對,日本政府成功地獲得了戰死老兵家庭的支援,成為了他們的代言人和保護者,雙方站到了一條戰線。按說,中國方面在這個問題上佔有絕對的道義優勢,但是具體到日本每一個戰死官兵的家庭,無論日軍有怎樣的罪惡,這些供奉在靖國神社的人畢竟是他們的兒子、兄弟、丈夫或爸爸,可以想象這個時候,這些普通日本人無論是不是軍國主義者都不會講道義的。
於是,在日本國外的人認為靖國神社有甲級戰犯在裡面,日本人是要復活軍國主義,在日本國內的人則認為是外國人不讓本國政府表達對於為自己戰死者的尊敬和歉意,在這個聾子的對抗中,日本政府獲得了最大的成功。日本首相支援率不夠高的時候去拜靖國神社,也就成了不二法門。
所以,靖國神社的矛盾,根本就是日本政客為了從中獲利製造的一個“人造矛盾”。
但是,這個做法對於外交的破壞性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越來越大。中國等國家不但政府對此表示反感,連民間也無法接受,成為改善雙方關係的巨大壓力。此後的日本政府,其實心中也明白問題是誰種下,頗有幾任首相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但已經騎虎難下,無法解套了。
然而,今天,解決這個問題的契機卻越來越接近了。其原因說來也令人啼笑皆非。
因為任何事物都敵不過時間。21世紀以來,和靖國神社中老兵同齡的日本人漸漸死去,甚至他們的後代有很多也到了耄耋之年。日本國民的主體與靖國神社中被供奉者的關係漸漸疏遠,感情也不再那樣濃厚,靖國神社的拉票作用漸漸減弱,而它的副作用卻日益加大,連日本國民對此也產生了厭倦。小泉時代最後一次參拜靖國神社前,民意調查中認為“不應該參拜”的比例第一次超過了“應該參拜”。
。。
用裙帶拴起來的日本首相們(1)
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有人講屬於生在蜜罐子裡的政治家。理由是他的父親福田糾夫當年就幹過日本首相,是可以與田中角榮匹敵的老牌政治強人,在日本政壇人脈深厚。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這樣的背景難道不算生在蜜罐子裡麼?
的確,父子兩代首相,在日本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現,令人注目。其實,門閥是日本的一大政治特色,福田父子的關係,只是太過明顯而已,實際上日本的政壇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裙帶關係,政界人士透過聯姻、過繼、做媒、收小弟、認乾兒子等各種手段,將彼此或松或緊地拉在了一起。比起歐美政壇的巨頭們更多地在經濟上尋求共同利益,從封建時代直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日本更加重視姻親和裙帶的效力。很多政治門閥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時代。要是細究起裙帶的關係來,以今天的日本政壇而論,隨便拉出兩個政治家,比如*黨的總後臺鳩山由紀夫和自民黨的大將麻生太郎,這些外表看來八杆子都打不著的政界人物,居然也都可以找出親戚關係來。
不信麼?比如,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雖然都是死硬的右翼政客,但要講他們倆是親戚,恐怕很多人都難以相信——小泉出身神奈川縣的議員世家,石原是兵庫縣的詩人和演員,兩人的經歷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而,他們的確是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