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李績出手 (第2/2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真正行家。
李績家出身於高平徐氏北祖上房,隋末遷居滑州,其祖上也是世代官宦,只是後來北齊滅亡,徐家也遭受涉及,家道衰弱,但仍是地方首富豪。
相比起聯姻結親這種更直接的方式,李績卻選擇了用一萬畝田換武家‘先進的棉紡技藝’,也是顯出他的矛盾心理,既想結好武懷玉這樣的新貴,卻又擔心引起皇帝的猜忌不滿,
李弼說李家非常想要武家的新技術,這個技術值一萬畝地價,他們真誠想要買這個技術。
李弼拿出了自己的誠意,河南河北河東還有淮南,各兩千畝地,願意用八千畝地來換武家手裡的這個最新的軋彈紡織的新技術。
“窗戶紙不捅不破啊,一萬畝地,還望少保別嫌少。”
“那要麼以後武少保家棉紡技術再有改良時,也一併傳授我家,就算我們李家佔少保些便宜了。”
李客師很感激武懷玉能舉薦他成為燕州刺史,並趕上了這班北伐的車。
當然,信鴿也會有老鷹、敵軍等攔截的可能,所以一次多放幾隻,更有保證。
高昌人還在純手工去棉籽,但武家已經開始用輥式軋花機去掉棉籽,用弓子敲擊震動去掉棉花裡的泥土和結,用紗紗杆和一個紡錘把纖維紡成線,再用織布機把紗線織成棉布料。
因這諸多原因,李績現在地位挺尷尬,雖說他向來小心謹慎,使的他還算處境可以,但眼看著秦瓊程咬金甚至李大亮黃君漢等等都越混越好,李績也是有些不安甚至不甘的。
當然,用在軍中,出征之時傳遞軍情,更加及時。
武家都著手研究棉花紡織提花工藝,研究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技術了,
這技術核心還是幾樣工具,軋花機、彈弓、紡車、織機。
武家的棉紡技術挺好,但如果棉花種的不多,那這技術也體現不出太大價值,當然,在武懷玉的眼裡,這技術很珍貴很值錢,畢竟武家正規劃著大量種植棉花,加大棉花產量,搞出更多棉織產品或是棉被等。
但人家李弼又不是那種紈絝子弟小霸王,
再傻也沒傻到敢來搶帝心武少保的東西,何況說來大家都是瓦崗一系的人,雖說李績和秦瓊代表的是瓦崗的兩個山頭,可畢竟都是瓦崗的,武懷玉是秦瓊義子,也是他這一系的年輕領軍人物了。
李績不僅是現在大唐軍方有名的山頭,他家在隋朝時就是曹州有名的豪強大戶了。
手搖腳踏式軋棉籽機,四尺長弓,腳踏四綻紡車,腳踏織布機,甚至還有在研究中的獸綻紡車等,
這些機子,僅效率上來說,那是遠超之前的十倍不止。
於是乎,武懷玉開始跟李弼討價還價。
“關隴再各加一千畝地,如何?”
李績家族很有錢,也很有勢力,但李績這幾年,因為諸多歷史原因,比如他是現在僅存不多的隋末的軍閥山頭代表,雖說瓦崗的山頭是李密,也早死了,但李績當初可是李密敗投關中後,還依然佔據著瓦崗大半舊地和人馬的,又是瓦崗創始人。
武懷玉的女兒已經許給李客師的孫子,何況懷玉還是李靖的學生。
還望武二郎能給個面子。
武懷玉不知怎麼答,這個事情確實弄的很彆扭,事到如今,李家倒是想開了,也不要名份,也不管議論,也只希望李三娘能夠好好生活,只要她願意不介意,那李家也不強求。
從幽州到白道,大約是一千一二百里路,雖說不算遠,但出了長城到了壩上,一路西行,最後以達大青山的白道山口,這一路上還是不太好走的,尤其是塞外荒涼,基本上突厥勢力範圍,
能用鴿子傳遞軍情確實好。
李弼見他沒馬上應,主動又加了兩千畝,甚至有一千畝是關中的地,哪怕不是雍州的,可只要是關中平原年的,千畝地也很難得。
李弼說聽聞武家現在種棉花,李家也想學,想要求些棉種,還有就是武家的棉紡技術。
可是對武懷玉來說,這事情到今天這局面,確實也挺尷尬的,隨緣吧。
李家在河南山東河東河北擁有大量田地,而且他們家也種了許多棉花,也紡織棉布,在大唐的白疊布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loadadv(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