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 (第2/3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取消捉錢令史,那就得得罪上萬人,但既然做了民部侍郎,面對問題,也還是得想辦法。
專業的事情得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點現在各衙門選用那些什麼工商、市井去捉錢就看的出來,大家都不傻,知道那種書呆子去捉錢,肯定本都收不回。
“陛下,臣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京師及各道地方,設立支度司,任命支度使,把現在各衙手裡的公廨錢收歸度支司,充做本錢,給諸支度司用於和買經營生利。”
魏徵問,“剛才說要精簡人員,省並機構,你這又要新設衙門?”
王珪則問,“如何保證支度司和買經營就不擾民,而且為什麼不直接讓各衙的捉錢令史直接把放貸改成和買經營呢?”
“陛下,臣所說的和買經營,不是普通的入市買賣,而是要發揮官方的一些特殊作物,全國範圍內的調動。
比如說,江南某州有某種土產,但限於道路交通、市場資訊等,他們的貨運不出來,沒人去買,價格便宜還銷不出去,那麼朝廷可以整合資訊,構建渠道,
我們可以如糧倉一樣,在全國主要水陸交通樞紐碼頭,建立起轉運倉和集散市場,把各地的這些土產貨物,收購轉運,然後集散銷售,讓貨通天下,其利自來。”
商人,本來就不生產貨物,而是貨物的搬運工,本質便是買低賣高,互通有無。
生產貨物的,那是工匠農民。
“朝廷還可以利用市場,比如在豐年之時,谷價必跌,但貴賤也傷農,所以在豐年谷價下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高於市場一些的價格從百姓手裡收購糧食,這樣也能保證農民收益,
然後把糧食儲到各轉運倉中,待災年之時,或是某些地方糧價過高,把糧食輸送過去,以略低於市場的一些價格出售,則既解決糧荒,還能維護百姓,不用吃高價糧。
朝廷也可以從中得利。”
武懷玉說的這個和買,唐宋以後就已經是基本財政政策之一了,甚至諸如官營手工作坊,做些高階商品,諸如瓷器、絲綢等,還有諸如海外貿易,外商不管海上進來的貨,還是陸路關口進來的貨,先徵一筆實物做稅,然後再按需求和買一部份,運回京師或內地市場,就能賺一筆。
反正真正要經營賺錢,方法還挺多。
不過唯一要求,就是得專業,得是那種統一排程的,不能是現在公廨錢一樣,和個衙門自己幹自己的,那樣發揮不出效果,收益也不高,更起不到積極正向的作用。
必須得是全國大市場統一排程。
朝廷不僅得賺錢,還得有其它的一些積極的導向,比如說幫助貨物流通,再比如糧食布匹等日用品的調配、穩定市場價格等,這些都很重要。
當然,除了和買,其實還有個賺錢的法門,那就是榷賣,也就是專賣。
比如鹽茶,現在允民採礦採鹽賣茶的,沒有額外的稅,只是普通商品流通時收稅。
但鹽這東西,漢代時就曾官營,從中晚唐開始,更成為中央王朝最重要的財政收之一。
當然,高額鹽稅和鹽專賣,其實也是把稅最終轉嫁到百姓負擔上了,所以有人說鹽稅其實就是人頭稅,這畢竟是人人要吃的東西。
不過如果適當的加點稅,或是搞點專賣,也是解決財政困難的一個辦法之一。
民制官收商運商賣,在鹽上,朝廷只要監管好鹽生產,把鹽都入倉,販鹽賣鹽仍交給商人,只是從官鹽倉取鹽,要同時交納一點鹽稅就行。
只要把鹽稅鹽價控制好,那麼雖會產生私鹽,但差價不是太大,則私鹽也不會太厲害。
你不能成本一文錢,你加價一百一千,那誰都會鋌而走險。
武懷玉是希望整合官方資源,把現在這筆公廨本錢集中起來,天下十道設立支度司,由朝中的度支司統一領導,挑選一些善理財的官吏,然後招募一些商賈等或是從現在的捉錢令史中精選人員,各地建立轉運倉,拿著本錢和買糶賣,
將來本錢足了,還可以再涉足諸如開採礦產等方面。
重點還是讓一加一大於二,且更積極正面,而不是現在公廨錢出現的這麼多弊端。
“支度司、轉運倉、和買、榷賣,鹽稅茶稅······”李世民念著這些詞,挺心動。
他覺得武懷玉雖是捉錢令史出身,但這腦子確實好用,就跟之前搞出債券,直接給他變出許多錢來一樣。
有些期待。
李世民也知道捉錢令史的許多弊端,但實在是沒有辦法的權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