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 (第1/3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懷玉聽到結果的時候,
仍然還在三原。
趁著天氣晴好,武家三原的萬畝棉花忙著採摘,新採下來的棉花還要趁天氣晾曬,一袋袋棉花攤開,通風散溼。
一地白棉花,好似天降大雪。
武家的棉加工作坊已經開工,
第一道工序便是去棉籽,高昌人此時用的還是純手工摘棉籽,費力費時,效率低下。
范陽盧氏在河北種棉花,已經搞出了趕搓法,一根鐵杖,一塊託板,操作時,把籽棉放在託板上,用鐵杖軋棉搓滾,這種比起純手工摘籽效率高些。
武家先前已經研究出手搖式,其實就是趕搓法升級版,主要是兩根粗細不同轉杆,分別與搖桿相連,操作時兩人搖桿,一個喂籽棉,效率大為提升。
但在武懷玉看來,仍然還是效率較低,在重金懸賞下,工匠們先是改良為腳踏式,後又研發出了攪車。
並且升級到句容式和太倉式,句容式一人可當三人,太倉式兩人可當八人,效率那是打著滾的翻番。
棉紡加工第一道難題也就解決了。
此時,就在武家圓堡,
一排排新趕製出來的攪車,這些全部是腳踏式攪車,比起手剝,或是手搖輾軸,效率極高。
高昌人的棉花上等的才七文一斤,上等棉布卻一千八百文一匹,二十一文錢棉花,能織成價值一千八百文的一匹布,
最主要就是加工各個環節成本高,效率慢,尤其是去籽,純手工剝棉籽,一天根本剝不出來多少,這道工序就嚴重限制了棉布的紡織加工。
可武家經過武懷玉數年的賞錢投入,從初級鐵棒趕搓法,再到手搖輾軸,再到腳踏式輾軸,再到手搖攪車,然後腳踏攪車,甚至是升級為太倉式,
幾十倍效率的提升。
懷玉帶著一群武家的女人在新工坊的脫籽攪車車間,看著那些僱來的附近村民,把剛晾好的籽棉,一包包的領來,一人一臺攪車,坐在那裡一邊腳踏動車,一邊把籽棉均勻投入,
攪車軋棉,一朵朵棉花裡的棉籽就那樣被剝離出來,
“剝的真乾淨,”
車間的工頭對這些新攪車那是非常喜愛,這攪車看著也挺簡單的,好像就那麼幾根木料、鐵料組成,也不是很大,但腳踏動後,卻能帶動著不停歇的軋花脫籽。
工人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夠操作。
右手轉動曲柄,左腳踏動踏杆,左手添入籽棉,下下軸相壓,棉花帶到車前,棉籽落於車後。
“這些棉籽都收集好,不要浪費。”
棉籽也是個好東西,可以用來榨棉籽油,榨出來的油可食用,但據說長期食用有可能引起不育,所以武懷玉打算把脫下來的棉籽榨油後用來製作肥皂、香皂,
其實如果黑心點,拿來當食用油賣也行,只把油泥拿去做皂便可,或者做燈油也行。
不過武懷玉覺得這種黑心錢不應當賺,吃多了能讓人不育,這可真是會生兒子沒皮燕的缺德事。
做肥皂也是很不錯的利用了。
“阿郎,晾好的籽棉在這個軋花作坊裡脫籽後,棉花就會送到下一個彈花作坊,而棉籽送去榨油坊,”
武家的女人們對於這些棉花,還有軋花的村民都挺好奇的。
這時代的女人,基本上都會紡織裁縫,不過棉花棉布絕大多數人見都沒見過,武家女人倒是對長安奢侈品的棉布不陌生,穿著挺舒適。
但這加工過程還真沒見過。
相比起絲麻還要脫膠處理,棉花不需要這工序,但要去籽。
剛去籽的棉花還不夠鬆軟,需要用大弓彈松,
武家彈花車間的裡的彈弓,也是武家新研發的,四尺長、裝繩子的大木弓,比起那種小小的彈弓效率可快太多了。
脫籽後的棉花鋪開,從附近村子僱來的男人們,他們把四尺長大弓固定在背上,一手木榔頭。
右手持槌,左手把弓,
利用大弓繩弦的震動,把棉花震的更鬆散柔軟,相比起前面軋花脫籽車間裡多是婦人,這彈花車間可就全是男人們,
因為這是項很費力的活,綁著大弓在身上,不停的敲打。
透過彈松的棉花可以進入下一個車間進入紡紗工序了,當然,也有些棉花在經過這裡彈花後,則進入另一個棉被車間,直接做成棉被,
彈松的棉花鋪好,再將棉絮兩面用紗縱橫成網狀固定,紗布好後,再要用木製圓盤壓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