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巡遊 (第2/3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樂舞,鼓吹騎四對,武騎五對,分執大旗一對,槊四對。文騎五對,樂舞一組,八人舞蹈,十二人吹奏音樂。
最前端是橫吹列隊,鼓手、角手各四人列隊左右。
其次則是儀仗佇列,彭、角手後面有武騎兩隊,每隊五人,分列左右兩隊,各自都換上了擦拭的鋥亮的明光甲,都是校尉級別的,一對大旗在前,旗上繪有文字和圖案。
隨後又有一隊小旗,為五方旗。
再後面又是文騎五對,左右佇列,這些文騎又稱牙官。
兩隊文騎中間有舞樂一組,共八人分兩組對舞,旁邊立樂師十二人,大鼓一對,分列左右,一人背鼓,一人擊鼓,另八人分別持拍板、琵琶、腰鼓、簫、笛等。
武懷玉披著御賜山文字明光鎧甲處於隊伍中間,六名執旗親兵分列左右,每旗飄七帶,接著又是一對旗執者和一對執小幡者,題書門旌二字,再後跟隨著牙兵軍官三騎,步行者四對,
又有十六個穿大紅缺胯衫,系革帶,穿白氈鞋,帽上插雉羽,手持銀刀者,分為兩隊,再接著是兩隊持銀戟者,十六人,同樣分為兩隊。
銀刀銀戟,各十六,這也是武懷玉貴為司空從一品的儀仗規格。
最後是引駕押牙兩騎。
做為整個巡營隊伍的中心,武懷玉披御賜銀甲金袍,騎著金色大宛寶馬,手執短鞭,威風凜凜,在他旁邊有高大旗手舉著一杆大旗,上書司空上柱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交河道行軍大總管武,後面一隊護旗手緊隨左右。
隊伍最後,是一百騎士,分為兩隊,一隊是武懷玉部曲子弟,有武家子弟,也有程咬金牛進達丘行恭樊興李脩行劉蘭成等人的子侄,另一隊則是突厥貴族子弟,
以奔跑的公牛阿穆布扎依為首,都是跟他差不多身份的諸部首領之子,現隨侍武懷玉左右,實則也是質子。
這些突厥貴族子弟,也全都換上了大唐的制式裝備,一個個還都換上了明光甲,全副披掛好後,都看不出原本是突厥貴族子弟了,他們跟長安的那些胡兒禁軍也沒啥兩樣。
整個巡營隊伍,
最突出的還是前面的儀仗部份,尤其是皇帝賜給武懷玉的旌節,那是他權力的標誌,也是他在西域可生殺予奪的大權。
隊伍中各種旌旗眾多,對突厥人來說看不懂,但覺很威武了得。
而巡營隊伍中還有許多樂隊舞者,邊走邊奏樂,邊走邊舞蹈,也是不同凡響,尤其是奏的軍樂,
舞起來也極有氣勢,
武懷玉就總想到潮汕英歌,也是這般邊舞邊行,氣勢磅礴,還非常有觀賞性。
無數的旗子,激昂的樂曲,還有那亢奮的舞蹈。
加上鎧甲森森,
一隊隊騎士、步卒,
這讓武懷玉的巡營,顯得既有儀式感,還很有觀賞性,反正自從武懷玉過了車嶺後,每日駐營時拉著這支人馬巡營後,每次都能給那些突厥人很大沖擊。
既敬畏,也羨慕,到現在習慣了,則更多的是一天行軍結束後,看熱鬧放鬆。
巡營活動差不多半個時辰,把整個營地都巡查一遍,
在許多突厥人眼裡,與其說是大總管巡營,倒不如說是行軍結束後,大總管帶人樂舞表演,讓大家放鬆。
“天可汗的天兵啊。”
“是啊,如此天兵,安能戰勝。”
賀邏施啜和手下的幾位俟斤們站在自己營地前,遠遠看著走來的這支巡營隊伍,越發升起股無力感。
他們西突厥,多久沒有這麼讓人敬畏的對手。
“你們說,武相滅了高昌後,真的會班師回朝嗎?”賀邏施輟問。
“唐軍不可能留下吧?”
賀邏施搖搖頭,“中原有句古話,你們可能沒有聽說過,叫得隴望蜀。當初伊吾石萬年投唐,本也不過是想扯麵唐旗借唐之勢,但現在呢,伊吾已成伊州。
高昌也已經馬上要成西州,
但唐軍就會止步於此嗎?”
“不會吧,武相雖將咄陸可汗要送去長安,但不是也又冊莫賀咄葉護彌射為新可汗嗎?”
“那不過是障眼法,嘴上說西域維持以往,南北庭繼續並立,設都督府州,也仍是羈縻自治。
但武懷玉現在東歸,可沒把兵全帶走,他留下了義子安祿山鎮守弓月,設立了弓月軍鎮。
這是第一個,但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果然,當天晚上,武懷玉搞了個篝火晚會,請各部大小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