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功立威行深副所委 (第1/3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142章功立威行深副所委
武懷玉就在天山北坡,西域南北疆的咽喉要開始修復城池。
打仗交給西突厥他們去打,任他們爭搶,武懷玉則帶著萬餘唐騎就在老龍河畔的烏拉泊窪地駐紮下來。
一邊修建輪臺城,一邊還開荒屯田。
那些七千裡奔襲北庭生俘欲谷設的精騎們,血脈裡也有著漢人種地的天賦基因,大家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拿起了鋤犁,刀耕火種,在新的輪臺城四面,開出一片片的糧田。
“我們輪臺屯田,準備先墾兩屯。”
軍屯一屯五十頃,每頃百畝,一屯就是五千畝,輪臺兩屯那就是一萬畝地。
武懷玉對於軍屯一點不陌生,大唐貞觀以來,對外拓張,先是收復朔方,再取雲中,此後收山後,開燕北,再到後來經略嶺南、南中、黔中等,派兵征服蠻夷的同時,也實行屯戍制度,邊鎮戍邊屯田。
邊疆軍屯,大大解決了軍需後勤,減輕了朝廷的負擔,也保證了邊軍的給養,維護了邊疆的安穩。
孫子兵法,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邊疆軍屯與戰爭從敵人繳獲相比,作用也差不多。
西域距長安數千裡,就算是從河西隴右運糧到輪臺來,這耗費也是非常驚人的,更何況河西隴右雖較富庶,但大唐都城關中長安,人口太多無法糧食自足,也是要從周邊輸糧。
而河西隴右也是邊地,周邊胡蠻眾多,軍事壓力大,軍糧儲備的任務重,從河西隴右運糧到西域,不僅成本高,而且也難以充足提供。
“我們輪臺軍三千人,兩屯種的過來嗎?”駙馬高履行問。
三千士兵,種一萬畝地,看似倒種的不多,一人合三畝,但輪臺軍在邊地,主要任務是鎮守一方,還要監視西域諸部,以及保護絲路等。
當然不可能全都來種地。
只能是抽調部份善農者負責軍屯,再抽調些士兵屯田,
我們計劃是輪臺以後開三屯,每屯選善農者為屯官、屯副,並各配備主簿、錄事各一人,府三人,史五人,組成一個比較精幹的屯田辦事機構。
每屯選百名軍士負責屯田,並配牛百頭。
耕種作物則以小麥、玉米、青稞、土豆、高粱、大豆為主,”
“屯田收穫糧食,一分入州倉,兩分入軍倉。”
武懷玉聽著他委任的輪臺鎮守使宇文成都的介紹,心裡算了筆賬。
開三屯,一萬五千畝地,這裡土地肥沃,引水灌溉方便,那麼產量可以保證,一年最起碼能有三萬石糧收穫。
輪臺軍三千士兵,一人年糧十二石算,需要三萬六千石,還有差額。
但如果僅供軍需,大唐士兵一天兩升口糧,出征,加一升。按這標準,日常一人一月也就六鬥口糧,一年七石二,三千士兵一年口糧兩萬一千六百石。
不過輪臺鎮還有戰馬、挽馬、騾馬等,也要耗費不少糧食。
現在是純騎兵,以後肯定會調整步騎比例,正常是騎步比例是四六甚至三七。
這麼一番計算,輪臺軍三開屯,需要三百人負責屯田耕種,一年如果豐收,可基本滿足輪臺軍的糧食需求。
不過這是在一分屯田,九分戰守的標準上。
“可以提高些屯田比例,我看可以三分屯田,七分戰守嘛,輪臺鎮三千人,抽出一千人負責屯田,每兵授五十畝屯田,配給耕牛一頭。
則輪臺鎮一千士兵屯田,可開十屯,屯五萬畝,這裡土地肥沃,水利充沛,再種上小麥玉米土豆這些高產作物,一年可得糧折計十萬石不成問題,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能有所餘糧儲備軍需。”
“對於選出來屯田計程車兵,也要有賞罰制度,”
種地種的好,那也要記功授賞的,當然種不好也要罰。
武懷玉還提出,可以給屯田軍士定個標準,假如田屯的好,收穫超過訂的標準,那麼這份餘糧,屯田士兵可以拿一定的分成,就相當於額外獎勵。
如果種的收成不好,要罰,但不需要賠,而是按一般軍規來處罰。
總之,
現階段輪臺軍鎮設立,仍還屬於輪戍的戍兵,他們本來身份是府兵的依然是府兵,是北衙禁軍的依然是禁軍,只是現在抽調在這裡當值戍邊,至於戍期是兩年還是三年,又或四年,
這個現在也還沒定,都得後面朝廷確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大唐如今的制度,這些兵暫時是不可能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