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 (第2/4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括地誌刊印出來,
東宮和武家都能印,其實魏王府也有印書店,但論及技術和規模都不及前兩家,更重要的是,他想借相比機會,跟老師武懷玉拉進關係。
錢,李泰不缺。
這次也準備了充足的資金來做這件事情,
如果僅就事論事,雕版刊印括地誌,武家世德堂確實是首選。
要知道,這兩家是如今印刷業中的執牛耳者,東宮的精美,武家則規模更大,如今士子人人都讀的五經正義,
朝廷就是以東宮崇賢館和武家世德堂刊行的做為定本,
武家世德堂刊印的五經正義,差不多大唐讀書人都人手一本了。世德堂刻刊的四大道經和四子真經,也是刊印了很多。
武家雕版書相比起手抄本來說,優勢有很多,一是準確度高,寫稿、審稿、雕版、審版,然後印刷裝訂,版一經刻出來稽核幾遍,確保無誤交給印刷後,也就不會再有錯漏之處。
不像手抄本,容易有錯漏。
再則就是雕版對於量大的書籍而言,印的快、成本低,手抄是很貴的,而且抄的慢,
質量也是良莠不齊,但雕版印刷,可以請最優秀的書法家來寫版,甚至有時還能請武懷玉書寫。
而且,武家世德堂印刷有一大優點,在於他們還有武懷玉獨特的印刷體,也稱武體或是唐體字,用這種字型雕出的版印刷,橫平豎直,字元框架搭的規範,它橫細豎粗、結構端莊、疏密適當、字型清晰,就算長時間閱讀,也不易疲勞。
李泰的括地誌,有五百五十五卷,一千八百多萬字,當初編撰成書,動用了無數人抄錄。
總共就兩份,一份在秘書省,一份在門下省弘文館。
如果用手抄辦法,想大量抄寫,以李泰如今的身份地位,也很難辦到。
唯有刊印。
李泰選擇武家世德堂來刻版印刷,而且希望能夠多印一些。
“殿下想將貞觀括地誌刻版印刷發行天下,這是好事,不過據臣所知,這套書足有五百多卷,如果雕版,那麼雕版就要刻上萬塊,這可不是個小工程,寫稿、刻版,都不易。”
“老師說的這些我也知道,但我也瞭解世德堂雕版印書的過程,世德堂採用的武體印刷字型,有大量優秀的寫稿人和刻版工匠,括地誌雖有五百多卷,但世德堂的那麼多寫稿人,分開寫稿,頂多一月就能完稿,而世德堂的刻版工匠也多,
一萬多塊雕版,兩三月應當也能完成了。”
武家世德堂雕版印刷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流水線作業了,比如寫稿、審稿、雕版、印刷等,各個環節分開,甚至因為採用統一的武體印刷體寫稿,所以稿子還可以分開來寫,哪怕一套書幾百卷,上百人寫稿,一人也就幾卷而已,
刻版這塊就更厲害了,
武家有無數的雕版工匠,這些人基本上是不識字的,也不許他們識字,因為雕版要的是雕刻的手藝,不識字不懂書法最好,照著稿子刻就行,如果會書法識字,有可能雕刻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帶進自己的東西,與原稿不同。
不識字不會書法,反正就是照稿雕刻,一模一樣就行。
相比起最優秀的手抄本,武家世德堂雕版確實略顯直板了一點,但效率和成本都下來了,甚至比起多數中低檔手抄本都還好許多。
“聽說樊川桃源莊那邊不論男女老少,婦女兒童都在世德堂書坊幫工,許多婦人也都雕版刻字。”
武懷玉笑笑,“這倒確實,雕版刻字學起來也不難,培訓一段時間就能學會,有了這手藝,有空的時候就能接活賺錢,反正多勞多得,按版給錢,世德堂周邊百姓,也都樂意賺些外快的。”
武家世德堂現在的刻書銷售天下,
靠的不僅僅是這雕版印刷技術上的優勢,也是其規模效率,還有就是武家掌握著印刷術關鍵的油墨技術,還有就是武家有自己的造紙技術和造紙作坊,採用江南的竹子造竹紙,紙張不僅有薄、軟、輕、韌、細等特點,而且最重要的產能供的上,且價格更低。
而且武家書籍的裝訂,也從傳統的卷軸、冊頁,升級到蝴蝶線裝冊頁等。
技術升級,產能優勢、規模效應,
加上刊印的書不僅有科舉士子必讀的五經正義、四子真經等一些儒家道家經典,同樣也還會刊印一些詩集、,甚至是一些家譜等,業務很靈活。
武懷玉的青陽詩集、青陽文集、青陽集,還有他的資治通鑑就是一版再版的加印了不知道多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