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系在箭上射擊飛鳥,而不射擊正棲息在巢中的鳥。
以現代經濟生產觀念來看,如光用釣竿去釣魚,漁業公司一天都無法生存。以愛護動物來說,射飛鳥之舉,今日亦難苟同。但我們要了解孔子所處的時代並無自然保育的觀念,本章之要旨在於取物的原則與態度。
釣魚用釣竿,只取生活所需要的,而用漁網捕魚,貪慾之心將日增。射飛鳥,亦是不在濫捕獵物,而射宿鳥,有如乘其不備之偷襲行為,不夠光明正大。這樣的射、釣方式,是一種生活的樂趣,也是一種仁愛之心的表現。因為垂釣所得有限,捕魚則可能一網打盡;射飛鳥,鳥有躲避的機會,射巢中的鳥,則鳥因毫無預防而喪生。從這裡可看出孔夫子的仁愛之心。較諸現代人以銼魚方式捕魚、遍佈陷阱以網鳥的行徑來看,孔子必然也於心不忍的。
(八)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①各言爾②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③,與朋友共,敝④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⑤,無施勞⑥。”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⑦,朋友信之⑧,少者懷之⑨。”(《公冶長》第五·二六)
章旨
孔子與顏淵、子路,各言其志。
註釋
① 盍音hé,何不。
② 爾汝也。這裡指你們。
③ 輕裘輕暖的皮裘。裘,皮衣。
④ 敝損壞。
⑤ 伐善誇耀自己的優點或才能。伐,誇耀。
⑥ 施勞張揚自己的功勞。施,張揚、炫耀。
⑦ 老者安之使老年人得到安適的奉養。之,稱代詞,指老者。
⑧ 朋友信之使朋友之間交往,能以誠信相對待。
⑨ 少者懷之使年幼者得到關懷愛護。
析論
本章記敘孔子引導弟子顏淵、子路各自表達他們的志向,而孔子也在子路的請教之下,抒發自己的抱負。孔子利用與弟子相處的機會,引導弟子說出各自的心願,除了可以瞭解弟子們的志趣、專長、性格外,也可使弟子們相互學習、砥礪,更可隨時給弟子們指點、引導,鼓勵他們立定志向,堅定信念。這是孔子經常實施的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師生之間在和諧的氣氛下,有切磋,有請益,很自然地把孔門教與學的情境呈現出來,令人十分嚮往。
論語卷·論人(9)
從對話當中,可見子路性情豪爽,很重朋友情誼,個人財物願與朋友共享。顏淵富於德性修養,樂意發揮自己的才幹,為大眾服務,而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張揚自己的功勞,具有肯奉獻而又謙虛的美德。至於孔子,則願老年人都有人孝敬,得到安養;朋友之間都能以誠信相待;少年人之間得到關懷愛護。其關注的層面更為廣闊。
從所呈顯的境界來看,子路較偏重朋友之間的義氣;顏淵已能擴大層面,為他人服務,又具有謙和的態度,但仍侷限在自我的修養上;孔子則自然流露出各得其所的仁者懷抱。
師生三人的志願雖有不同,境界也有高下,但都充分顯現高尚的人格與寬宏的懷抱,足以作為我們的楷模。
(九)
季路問事鬼神①。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②?”(《先進》第一一·一一)
章旨
明孔子不道死亡與鬼神等幽明難知之事。
註釋
① 事鬼神奉祀鬼神。
② 未知生焉知死生的道理還沒弄清楚,如何能知曉死後的情形呢?
析論
本章由人事和鬼神問題,觸及人的生死問題,由此可見孔子的態度。因“鬼神”和“死亡”的問題,都渺茫而難以知曉,所以孔子採存而不論的態度,既不言其有,亦不言其無,而回答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強調要注重現實的人生。這兩句話實際上暗示了鬼神、死後之事,是不如倫理道德的實踐與實際生活的需要來得迫切的。
孔子何以不談鬼神之事?因其學說研討的都是人生切要的問題。在現實裡,人對於鬼神是無法加以徵驗的,有些人舌燦蓮花,自以為知道,因此添油加醋,講得神奇眩目,令人著迷。這樣的情形多了,便容易使人放棄其原本應擔當的責任,遇到事情,不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斷,不花自己的心血去努力,以為敬鬼神就能求福。這麼一來,人還需要做什麼呢?孔子認為與其敬鬼求福,不如先做好現實生活中自己該做的事,先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