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家眷回去之後,非但不退兵,反而命令他的部隊快速向雲南進軍,攻下昆明,滅掉李定國、劉文秀,活捉永曆帝。
警報頻頻傳至昆明。永曆召集李定國等群臣商議,當即下旨削去在安隆時封孫可望的“秦王”、“真秦王”封爵,又封劉文秀為蜀王,命和晉王李定國一起率兵進討孫可望。
李定國和劉文秀等商議迎戰事宜。
劉文秀說:“眼下你我手上能戰鬥的兵員不過三萬多人,且甲仗等裝備還不足。孫賊十萬之眾,與之交戰恐難取勝,不如暫時退入交趾地,養精蓄銳,而後伺機再來攻他。”
李定國果斷地說:“不!永曆帝孤危,現在他能依靠的只有你我弟兄,別的再也沒有可依靠的人了!你我決不能退卻,只能傾全力來輔佐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下雖然敵眾我寡,力量懸殊,但孫賊部下多半與他離心離德,各懷異志,未必都能替他賣命而全力對我,所以我們首先要有十足的信心,同仇敵慨,靈活應對,與之周旋,我們不一定會輸給他,還是有勝算的把握的。”
劉文秀說:“那好!你我弟兄同心協力,與孫賊決一雌雄。若敗,再考慮退走之事。”
李定國指著面前的作戰地圖,說:“據報,孫賊的大隊不幾日便可到達三岔河。這裡河面尚寬,水勢尚緩,可趟水而過。我想,我們最好到這裡等他。我率一部正面佈防,你帶一部迂迴而去,在沿河密林潛伏下來,待其半渡之時,我與之交戰,你奇兵出擊,從側面發起進攻,賊軍勢必大亂,你我雙方配合,消滅渡河之敵,而後乘勢直搗中軍,此賊必敗。”
二人商議已定,兵分二路,劉文秀率本部人馬一萬多人,其餘二萬多人馬由李定國率領,按確定的路線快速前進。
李定國到得河邊,孫可望的部隊早已在對岸列陣,但不過河,見李定國的部隊來到,便後退二三里,看來是等李定國的人馬過河決戰。這完全出乎李定國的意外。他想,這不像是孫可望一貫的作戰風格,想必是得到什麼高人指點?或是此賊別出心裁?內中必有詐。為此,他也不敢貿然揮軍過河,只在反覆掂量。這時敵陣中閃出一面龍旗,這是孫可望和他的本部人馬,是敵陣的中軍。李定國看出了一點門道,又見孫可望在此,他當即揮軍渡河,向龍旗衝去,與孫可望決戰。孫可望陣裡看見李定國的部隊衝過河來,便閃出大批弓箭手,射出密集的飛箭進行截殺,李定國計程車兵也用飛箭還擊,冒死往前衝,和對方的前鋒絞殺在一起。戰鬥打得很激烈,雙方士卒紛紛倒下,不到三五個回合,李定國的部隊便傷亡數百,前鋒部將李本高中箭落馬,對方的將士也傷亡不少,損折相當,誰也沒有佔到便宜。李定國意識到,眼下不能和他這樣死纏爛打形成消耗戰,這樣拚不過他,拚下去只會吃虧,而且會吃大虧,弄不好將全軍覆沒。劉文秀還沒有到,他正打算暫且退兵,另作他圖。突然,孫可望陣中大亂起來,後面殺來兩支人馬,一支是馬進忠,一支是白文選,兩支人馬左衝右突,殺聲四起。李定國見狀揮軍全力衝殺,劉文秀也趕到了,四支大軍殺聲震天,勢不可擋。孫可望被殺得暈頭轉向,帶著本部人馬落荒而逃,其他的各部人馬大多為李定國所得。
原來,白文選到安隆迎永曆時,只帶去少數兵丁,他的大部人馬都在駐地,後來他被孫可望扣作人質,便秘密和好友馬進忠進行聯絡,待孫可望發兵,便帶上自己的人馬跟隨而來,於是便有了上面的一幕。可以設想,要是沒有白文選和馬進忠,戰局的發展就很難預料了!
孫可望逃出幾十裡,回頭一看,跟隨他來的只有他的本部人馬,且已損折大半,潰不成軍。他不敢停留,星夜兼程逃回貴陽。到得城外,城門緊閉,連忙命人叫門,突然城頭豎起一面旗子,上書“明慶陽王馮”,原來是馮雙禮,他站在城樓上,大聲說:“我已歸順大明,永曆帝封我為慶陽王,命我守此!你若是投降,就立即下馬,放下武器。你若攻城,就攻罷,叫你片甲無存。”
孫可望這才明白,原來留守城中的馮雙禮,一轉身就變成永曆帝和李定國的人,端了自己的老窩。他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把個馮雙禮碎屍萬段,但看看自己手下的這些兵將,十萬人啊!十萬人馬,不乏饒勇之將,善戰之兵,可是一戰下來,或倒戈,或被俘,或戰死,或打散,只剩下這數千人,已是勞頓不堪,潰不成軍,這點點本錢怎能和勇將馮雙禮來攤牌?只好忍氣吞聲,好話求和,說:“兄弟!你我共事多年,看在……”
“不要再說了!”馮雙禮打斷他的話,“看在多年的情份上,我放你一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