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無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根據姜巖他們家的族譜來看,姜巖一家正是當年西周丞相姜子牙的後裔。
數千年來一直是一脈單傳。
自從興周滅紂之後,也不知道為什麼,姜家這一脈,就沒隨著老祖宗姜尚有留在當年的封地,而是被老祖宗特意安排返回當年牧野一戰的古戰場附近定居。
並且被告知,不得再憑祖上陰功招搖過世。只是留下信物,讓後輩子孫好生保管,不得有失。
再往後西周江山已然穩固,據說姜子牙也辭官不做了,不知去往何處。只是這兩件信物傳了幾千年,傳姜巖爺爺手裡的時候,愣是給弄丟了。只剩下兩句切口傳給姜巖。
而姬小飛呢?他們家那一支脈,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姬鮮,也就是管叔鮮留下的。因當年不滿周公旦攝政,差點被滅族。
剩下一干族人,也只能在民間隱姓埋名,苟了幾百年,這才敢恢復以往的姓氏。就這樣,雖說失了權柄,族人倒也過得安逸,逐漸的,也活的頗有聲色。
就這樣,苟著苟著。。。到了春秋時期。某代家主突發奇想,似乎看到了恢復往日榮光的希望。本想,趁著天下大亂之際,能憑著祖上留下信物和那點為數不多的氣運,再展一番宏圖。可是經過家中幾位族老商議,此事也就此作罷了;
堂堂的東周國主,尚無半點威信可言,又有誰能看一眼這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器物呢?說是恢復祖宗基業,說白了還不是為了自己那點私慾?真正去做,就憑當時的那點家當,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不被諸國勢力盯上就不錯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著實是看透了。
當時的天下分崩離析的場景,各諸侯國之間,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那一個個的戲份,實在是血腥無比。莫說國君如何,即便士大夫之間的相互殘殺,那都是觸目驚心啊。。。
一將功成,還萬骨枯呢,就是再小的王座,怎麼著下邊也得壓死百十來個將軍了吧?
能在那個時候,還敢給自己弄一個王座來葛優躺的。要麼就是心堅如鐵的人傑;要麼就是不怕死,且不怕死的很難看的梟雄。
可說到底,無論你是哪種人物,一般都難逃的過項上一刀,能壽終正寢的,有幾個啊?
思來想去,還是在這大山裡苟著好。這裡山險,地偏,水土風貌,少有兵災。
就算!真是躲不過去了,不還可以鑽山溝子,躲巖洞嘛!
等兵匪退去,損失的,無非是些身外之物。
天下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早晚會太平的。。。
就這樣,他們這一脈,憑著這種養氣的功夫也逐漸興旺起來。
天下太平了呢,就換個姓氏出去看看。亂套了呢,就換身行頭幫著理理。實在亂的不可收拾,就找個靠譜的勢力幫著管管。有的人走了就沒再回來,有的人回來,呆上幾代再出去走走。
而祖支這一脈卻秉承著軒轅姬姓,無論來去,從沒改過。一大家子,士農工商的也出過幾位人傑,不過,總體上來說,還是願意走一條中庸之道,苟著生活,畢竟沒什麼比命金貴。
直到1937年,一群穿著黃軍裝的王八羔子們打破了他們的平靜,躲是躲不過去了。
家裡長幼兒郎們,也都抄起了傢伙,加入了游擊隊。明槍暗箭的也是打的有盈有虧。
而當時姜巖的爺爺呢,正是當地的一隻抗日武裝,也就是在那時,與姬小飛的爺爺相識了,本來姜家祖訓是不允許結實周王后裔的,當得知姬家這一脈的血淚史之後,也是頗為同情,並肩攜手幾番血戰之後,也算培養下了身後的革命友誼。
直到解放後天下太平,兩位老人比鄰而居。結成世交本來過的好好的,那一晚姬家老爺子突然造訪,兩位老人在屋內一番交談後勃然大怒,第二天姬小飛一家就搬了個人去樓空。後來姜巖問過老爺子當年發生了什麼,姜老爺子冷哼一聲,也只說姬家一家又搬回了祖地。
姬小飛這次找著姜巖的真實目的,其實還是跟一本文獻有關。
革命期間,老年間留下的書本人敢學。時間長了,也沒人看得懂上邊寫的什麼。那年月他父母也都成了普通工人,沒什麼文化。
也就家裡的幾個位讀過私塾的太爺爺們,還記得些祖輩留下東西,一時間,那點傳承也幾乎到了即將斷絕的地步。
九十年代末期,姬小飛也是抱著投機的心態返回過祖地。只想要尋找些值錢的玩意,換頓飽飯吃。正是這個契機,意外的,他從老宅的牆縫裡摳出一本藏在朽木盒裡的殘書《連山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