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最後的菸屁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月24日,遼東半島傳來戰報,第二軍第四師和第五師推進到金州外圍,並準備向金州的日軍發起進攻。日軍第十九師團在金州部署了一個旅團,並將整個師團一半的火炮部署在金州城內,而另一半的火炮部署在大連。

9月24日下午,第四師步兵027團從大黑山左側向金州外圍的日軍陣地發起進攻,第五師步兵029團從大黑山右側向金州外圍日軍陣地發起進攻,火炮鋪天蓋地的向日軍陣地進行炮擊,在強大的炮火面前,日軍修築的塹壕不堪一擊,這也是因為日本人身高不高的原因,塹壕挖得太深,以日本人的身高對於作戰很不利,而挖得太淺,修築的不太牢固又無法抵擋炮火的轟擊。連續幾次戰鬥已經證明了,炮火猛烈程度和炮彈的威力大小對於敵軍造成的傷亡是成正比的,火力越猛、炮彈爆炸威力越大,給敵軍造成的傷亡就越大,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不過現在華國陸軍裝備的最大口徑的野戰炮也只有150毫米,不是華國不能生產出口徑更大的陸軍野戰炮,而是因為火炮的口徑越大,它的重量就越大,以華國現在的交通狀況和牽引動力而言,超過120毫米口徑的火炮很難被移動,除非交通得到很大的改善,並且汽車普及到一定的程度。

滿鐵日軍守備營與第十九師團戰鬥力無法相比,日軍第十九師團畢竟是正規部隊,而且士兵都是由以前的退役老兵組成,無能是戰場心理素質還是戰術素養都要比滿鐵守備營計程車兵強得多。這一點在開始進攻後,華國士兵們都感覺出來了。

之前在進攻普蘭店和貔子窩一線的日軍防線時,日軍滿鐵守備營計程車兵在華軍進行步炮協同作戰時是根本不敢冒著炮火從防炮洞內出來阻擊的,但是這些第十九師團的日軍士兵卻敢頂著炮火出來,他們不怕炮火打擊。因為一些有經驗的老兵都能夠從炮彈穿透空氣發出的尖嘯聲判斷出炮彈落地的時間,有的老兵甚至能夠從聲音判斷這是什麼炮打出的炮彈,而新兵就不行。

不過日本人也已經有十多年沒有打過仗了,即便是這些重新被徵召入伍的日軍士兵也沒有經歷過戰爭,他們比新兵強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經驗豐富一些。

這次戰鬥的傷亡情況明顯比攻打普蘭店和貔子窩時要增大了一些,主要是日軍十九師團的都是老兵。他們的槍法比日軍新兵要好,日軍三八式步槍儘管精準度比較高,穿透效能強,但是殺傷效果卻比較小,因此很多中彈的華國士兵在被及時處理了傷口之後都暫時沒有性命之憂。被戰場救護隊送到了後方的醫院治療,而醫院方面的壓力在這場戰鬥開打之後也明顯增大了。

經過一天的戰鬥,日軍的傷亡比較大,為了集中兵力不得不收縮防線,在這天夜裡,日軍放棄了外圍的陣地,全部撤到了金州城牆外的第二道防線。

9月25日,華軍沒有向金州的日軍進攻。第四師派出一個營的兵力向西南方向發起猛攻,日軍部署在這裡的一箇中隊被消滅,至此。華軍將金州與大連和旅順口的日軍的聯絡切斷了,金州的日軍成了孤軍,彈藥再也運不進來。

還有更不利的訊息傳來,旅順口的日軍軍火庫在這裡夜裡被華國情報部門的特工小分隊給襲擊了,並且被炸燬,由於日軍將整個遼東半島的所有彈藥都存放在這裡。爆炸時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日軍彈藥庫產生了殉爆。整個彈藥庫被毀於一旦,現在不論是金州。還是大連,又或者是旅順口的日軍都只有手上一個基數的彈藥可以用,再也無法補充彈藥了。

日軍關東都督府都督中村覺和第十九師團長立花小一郎此時正在旅順口的司令部裡研究著戰情,但聽到巨大的爆炸聲傳來,且伴隨著強烈的地面震動時,兩人臉色同時一變,衝出司令部來到院子裡看到彈藥庫方向火光沖天而起,巨大的蘑菇雲緩緩升起,這讓兩人心裡產生不好的預感。

立花小一郎立即對他的副官道:“你快去看看情況,到底是什麼地方發生的爆炸,爆炸程度如何,搞清楚之後馬上回來報告!”

“嗨!”副官答應一聲快速離去。

兩人回到指揮室裡,立花小一郎憂心忡忡地對中村覺說道:“都督閣下,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很可能是彈藥庫發生了爆炸,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在這裡的時間就可以進入倒計時了!”

中村覺臉色很不好,他嘆道:“希望不是彈藥庫!”

其實兩人心裡都很清楚,那爆炸的地方肯定是彈藥庫無疑,這附近除了彈藥庫爆炸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動靜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地方了,但是兩人心裡還存在著一些僥倖。

立花小一郎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雙子諸天遊記

雙子諸天遊記

我在踩影子
關於雙子諸天遊記:新作品出爐,歡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說閱讀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我會努力講好每個故事!本文大部分屬於日常文,打鬥比較少。本文中會出現與原著不同的地方,請不要噴,本文中會出現解釋的。我是一個純新人,寫得不好請大家見諒。
歷史 連載 76萬字
水滸:大宋江山萬里

水滸:大宋江山萬里

盛崖有餘
特種兵穿越到北宋時期,橫空出世的盛偉,偶遇潼關周侗及千秋萬代之民族英雄岳飛朝野六賊禍亂朝綱靖康之恥,至百姓於水火一統大宋,上馬治軍,下馬治民於華夏蒼生共赴小康...
歷史 連載 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