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有人的意象,能夠解釋人的行為。
由於人的意象可以由多種多樣的方式表露出來,得以實現,因而,人的意象具有豐富多樣性。
人的全部活動過程,構成人的經驗世界。
人的經驗世界,包括呈現在人的主觀映象中的一切東西,既有豐富多彩、清新亮麗、栩栩如生的感性形象,也有朦朦朧朧、韻味十足、富有浪漫色彩的抽象概念。
人的經驗世界,總是從無到有。
它,是一個不斷豐富、不斷深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世界。
人的經驗世界,只是全部潛在於可能性領域內無限多的世界中的一個。
它,是作為經驗主體的人自身選擇的結果。
人的經驗世界和外在世界,並非一般無二。
對於一個在有限時間和空間記憶體在的具體的人而言,外在世界,不過是為人的意象服務的偶然的機遇。
人,變成什麼樣子,完全是偶然的。
其它一切,都是變幻不定、可以懷疑的。
但是,人的經驗世界,卻是“真實”存在、“確定”無疑的。
第二節 人的認識結構
組織、評價自己的經驗,以得出對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最有利的效果,是作為經驗主體的人的一種機能。
這種機能,是社會化的產物。
它,是生命適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智慧或人的認識的本質。
認識,起源於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這裡,主體,是指在人的意象驅使下活動著的社會的人;
客體,則是指進入人的活動領域並和人發生聯絡的外在事物。
主體和客體,是相互作用的關係。
認識,既不能看作是主體內部預先決定了的,也不能看作是客體的預先存在著的特性中預先決定了的。
它,既包含著主體,也包含著客體。
人的活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
正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主、客體的分化,替代了原來那種混沌一體的模糊狀態,並使人的最初的、在減少緊張狀態的本能意象驅使下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而自發形成的簡單的、間斷的、無組織的原始格局,透過同化、調節和平衡而發生變化,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可以用來幫助人以實現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複雜、連續而又秩序井然的新的格局——認識結構,從而,達到認識發展的較高階階段。
人的認識結構,是一種可變動的發展中的開放的結構。
開放的人,面對開放的世界。
人,總是在已有的認識結構基礎上,對新事物進行辨別、認識,把新事物加以同化到已有的認識結構中去,或者是修正、調整、改組、擴大原有的認識結構,把新事物包括進去,以順應外界環境,並與外界現實求得平衡。
因此,人的認識結構總是在不斷豐富、不斷建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不斷由初級的向不那麼初級的(或較為高階的)結構過渡,使得人的認識過程總是體現為一種能動的建構過程。
第三節 人的價值系統
認識結構,是人在與外在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透過同化、調節和平衡而逐步發展形成的,是人應付環境的基本手段。
人,總是從現有的認識結構出發,來組織、評價自己的經驗,憑藉自己的直覺,對感性經驗進行徹底的清洗,透過直覺的主觀反省,拋棄經驗之中與實現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不甚相干的細節和偶然的東西,最後,把注意力集中到多樣性中保持不變的、有助於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實現的那種東西上,從中體驗經驗的意義。
這,就是理解。
理解,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辨認活動。
認識結構,則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礎。
一切理解最終的理由,都是根據意象的目的而來。
因而,一切理解,都是有所選擇的理解。
理解的終極目的,即在於發掘經驗和經驗之間所存在的這樣一種聯絡:這種聯絡,能夠順利地從人的一部分經驗轉移到另一部分經驗,將客觀事物比較完美地聯絡起來,而且,這種聯絡能夠給人帶來利益、效果,也就是,能夠用來幫助人以實現自身的意象,取得成功,避免與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相背離,而造成過錯、引發災難。
這種聯絡,對於人而言,就是有報酬、有效用的東西。
能夠幫助人進行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