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卻與眾不同,十分興奮。
此人又是王振。
受賄的是你,查貨的是你,惹事的也是你,現在打仗了,你還有什麼可興奮的?
要說明的是,王振從來就不是什麼主戰派,正統八年(1443),侍講學士劉球就曾經給皇帝上過一次奏摺,指出蒙古使臣人數日益增多,必然包藏禍心,希望能夠儘早整頓兵制,積極備戰。
劉球沒有想到,他出於愛國熱情上書,換來的卻是殺身之禍。
王振看到奏摺後,勃然大怒,不知是他收了也先的錢,還是認為劉球是在指責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反正他找了個藉口,把劉球關進了監獄,在不久之後,他指使自己的親信錦衣衛指揮馬順殺害了劉球。
這樣一個禍國殃民的死太監,自然是不會有什麼愛國情操的。
他之所以興奮,是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實現自己抱負,揚威天下的機會。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412'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開始秘密地籌劃。
當時也先的軍事實力已經非常強大,明朝的邊境將領已然不是對手,大同守軍連連失利,紛紛告急,朝廷經過會議,決定派出駙馬井源出兵作戰。
駙馬井源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將領,他的出征緩和了當時的緊張局勢。
然而就在他出徵後第二天,皇宮就傳出了一個訊息,這個訊息震驚了所有的人。
皇帝要親征了!
這正是王振搗的鬼
王振想要遠征立功,但他沒有能力也沒有威望帶兵出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想到了皇帝。
皇帝是自己的學生,一直聽自己的話,只有藉助他的名義,才能實現自己統帥大軍的夢想!
在王振的慫恿下,英宗朱祁鎮下達了親征的命令,召集大軍共二十萬,立刻準備出征。
這裡要說一下,很多史書都說此次出征共有五十萬人,根據本人考證,這是不準確的,因為由當時動員兵力時間及京城附近佈防情況分析,幾天之內,絕對不可能召集五十萬大軍,當時京城的三大營總兵力是十七萬左右,加上附近軍隊,共計數量應當在二十萬左右。
我們知道,兵家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的人也要吃飯,要睡覺,這就必須準備好糧食帳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打仗就是打後勤。
朱棣遠征之時,會徵用大量的民工、牛馬車輛,並設定專門的運糧隊,準備後勤時間往往長達幾個月。
那麼王振統領的這二十萬大軍出發準備用了多長時間呢?
答:不到五天!
七月中旬接到邊關急報,七月十七日就出徵了!
在王振這個蠢貨看來,只要把人湊齊就行了,他事先透過邊報得知,也先只有兩三萬人馬,所以他徵召二十萬大軍,認為這樣就一定能夠取勝。
是啊,這個算數小學生也會做,二十萬對兩萬,平均十個人對一個人。似乎不用打,一人踩上一腳也能把對手給踩死。
王振就是這樣想的,他的作戰思想似乎也就源自於此。
無知啊,真是極度的無知!王振這個出生市井的小人物此刻終於顯出了他的本色,在他看來,戰爭似乎就等同於街頭的黑社會鬥毆,雙方手持西瓜刀對砍,誰人多,誰氣勢大,誰就能贏。
話說回來,戰爭到底與鬥毆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是人越多越好呢?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開一個專題:
戰爭是怎樣煉成的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413'
一千多年前,一個叫韓信的人對皇帝劉邦說出了一句話: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這不僅是一句成語,一句千古名言,也是一句自信的豪言壯語。
在我看來,在韓信說出此言之後的一千多年裡,有資格有能力以此言自居者,不會超過十五個人。
而如果你仔細研究過軍事,就會發現,要做到帶兵多多益善,實在是太難了。
要說明原因,就必須從什麼是戰爭說起。
事先說明,請大家不要誤會,這裡絕對不是要介紹那些讓人頭疼的政治性質,階級本質。我們要講的是戰爭的形式——人與人之間的搏鬥。
因為如果我們把戰爭的所有外表包裝脫去,就會發現:
戰爭,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打架鬥毆。
下面,我會借用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