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點力氣了,去截糧草吧!如果兵不夠,我可以借給你們一千人。
其次,這次行動你不是為我們乾的,而是為你主人劉備乾的,你為你主人幹事,總不該推託,不去執行吧?
最後,你們一切都得聽從我周瑜的調令,不但不能推辭,而且要是完成不了任務,我還要處罰你們。
事實上,這是周瑜想害諸葛亮的借刀殺人計。事後諸葛亮對魯肅說道:“周瑜要我去斷曹操糧道,其實是想借曹操之手殺我呀。曹操這個人足智多謀,他平生就專會切斷人的糧道,這次他豈能不以重兵防備而讓我們去劫?就是周瑜自己去劫,也必定為他們所虜。所以我們應當先決水戰,挫敗北軍銳氣,再尋找妙計破之。希望子敬將我的話告訴周瑜。”周瑜聽了魯肅的傳話,搖首頓足曰:“這個人的見識勝我十倍,今天如果不除掉他,將來必定是我國的禍害!”
由此看來,兩國或者數國的聯合,都是誰的力量大誰當老大,誰就能說了算的。按照一般的道理,周瑜是東吳的都督,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兩者是“平級幹部”,周瑜不能向諸葛亮發號施令,而即使下了命令,諸葛亮也是可去可不去的,沒有非遵守命令的必要。然而,身處弱勢的諸葛亮,在周瑜的營壘裡卻處於被支使的地位上,受氣是難免的。只不過或者是作者羅貫中把諸葛亮寫成了神人,他在與周瑜共同的決策之中屢屢想出了絕招妙法;因為他個人的努力而增加了劉備集團的實力指數。但我們可以料想到在這種境況下諸葛亮的真實生活一定不容易。所以,我們在看到諸葛亮遊刃有餘地化解這樣的糾紛、而且充滿著智慧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他的無奈與苦惱。
合縱為什麼鬥不過連橫(1)
在戰國的歷史上,合縱沒有鬥過連橫,最終是秦國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這是一個偶然嗎?抑或是一種必然?那麼,人們又要問:“為什麼孫權與劉備的聯合就成功了呢?他們一齊努力,促成了赤壁之戰中曹操的大敗,這豈不證明了聯合的力量是巨大的嗎?”
其實,孫權與劉備的聯合,也是十分短暫的,同時,赤壁的勝利也是一時的勝利,而非長遠的勝利。這一點,從事後孫權與劉備的矛盾加劇導致孫權搶奪荊州、擊殺了關羽等史實都能看到,這也說明了從總體上來說兩大軍事集團的聯合是不可能持久的。
而《三國演義》的最終結局,就是身為大國的曹魏滅掉了孫吳與劉蜀,最終統一了天下。不過,這裡得加一點修正,就是曹魏的政權被司馬氏篡奪了,其實最後是晉得了天下,而晉政權實際上就是曹魏的延續。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十分簡單,秦國、曹魏(乃至晉)是一個完整的君權集中的國家,只要這個國家不分裂,它的力量是統一的;而無論是六國、還是孫劉的聯盟,都是兩個乃至數個國家的聯合,它們各自都有一個獨立的體系,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與打算,它們形成的不是一塊完整的板塊,而是一個鬆散的結合體。在這些結合體中間,空當與縫隙是很大的,只要這些空當被對立勢力抓住,加以離間和破壞,那麼這種聯盟就很容易破裂。
其實,正如上面我們所講到的,就是在赤壁之戰這段短暫的時間裡,作為兩個集團統帥的孫權與劉備,就存在著相當多的矛盾與摩擦。具有“強大股東份額”的孫權對於“弱小股東”的劉備,不僅是欺侮,甚至還想把他們消滅掉。
整個過程,是透過周瑜的手來完成的,孫權只是在幕後。周瑜敢於那樣做,基本上是孫權的意思,代表了孫權集團的最大利益。
表現之一是周瑜想殺掉劉備。
周瑜邀請劉備會面,劉備只准備了一隻快船,想要輕裝前往,關羽勸他:“周瑜是個多謀之士,你又沒有接到孔明的書信,恐怕其中有詐,不可輕易就去。”劉備說道:“我們已與東吳結盟,共破曹操,周瑜他要見我,我如果不去,就對同盟不利了,兩相猜忌,關係很難和諧,我還是去吧!”
周瑜設筵席宴請劉備,酒過數巡之後,很快就想行動(殺掉劉備),這時他才看到在劉備的身後按劍站著個彪形大漢。連忙問劉備:“這位眼生得很,是哪一個啊?”劉備說:“這就是我義弟關雲長!”周瑜很是吃驚:“就是當初斬顏良、殺文丑那位嗎?”劉備說:“是的。”周瑜頓時汗流浹背,不敢再作殺人之想,還連忙拿了一碗酒,去邀關羽乾杯。
由於關羽的保護,劉備才逃過一劫。當他與關羽來到江邊時,見諸葛亮正坐在一條小船上。諸葛亮說:“主公你知道今天的危險嗎?”劉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