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天下響應 (第2/3頁)
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家勤等六名生員因好評時政,故而有六狂生之名。
在歷史上的另一時空,寧波六狂生皆因抗清而犧牲。
正說話間,被教諭請來的鄞縣舉人張煌言忽然說道:“諸生且慢,我張煌言今年亦不過二十四歲,亦在應召之列,我與爾等一併去。”
另一邊的朱舜水便也按捺不住:“還有我。”
“有兩位前輩同往就更好不過。”王家勤等六人大喜。
王家勤等六生員紛紛響應詔令,還有張煌言、朱舜水兩位前輩推波助瀾,寧波府學的其他生員便也不可避免的被帶起情緒。
“同去同去,吾輩也一併前往!”
最後寧波府學的生員幾乎走個精光。
待生員離開,教諭看著空蕩蕩的教室有些懵。
這怎麼說的?古往今來似從未有過這等事情。
聖上怎麼想起來號召天下士子生員為國而戰?
打仗難道不應該是那些武夫的職責?
此事與我輩儒生士子何干?
……
討虜詔書到湖廣長沙府時,已經是三天之後。
身為明清鼎革之際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此時也不過只有二十五歲,與兄長王介之、好友夏汝弼、管嗣裘已經於兩年前的武昌鄉試中中式,此時正在長沙的嶽麓書院結伴讀書,兄弟同窗每日比試學問、考較文章,日子清苦但充實。
這天王夫之等正要寫文章,有學生狂奔入內。
“諸位同窗,天子下討虜詔書了,諸位同窗,天子詔令我輩勤王!”
天子下詔了?王夫之等對視一眼,當即一併奔出教室來到嶽麓書院中心的成德堂,但只見成德堂前早已經擠滿了生員。
一個士子捧著抄錄的詔書,正在大聲的朗讀。
“……值此建奴入寇,天下板蕩之時,我漢家兒郎皆應承擔起守土抗戰之職責,爾等士子生員飽讀聖賢之書,更當為天下之表率,棄筆墨,操金戈,為我輩身體髮膚而戰,為我漢家衣冠父母而戰,為我華夏宗廟社稷而戰!”
聽到這一句,王夫之瞬間感覺渾血的血液都沸騰了起來。
國家有危難,宗廟社稷有傾覆之危急,天子要召天下士子為國而戰!我輩士子豈能坐視之?當奉召勤王!
臺上士子仍在大聲朗讀。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士子十萬軍!”
“我大明士子不光會讀書,更會提三尺青鋒上陣殺敵。”
“一千六百多年前陳湯曾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今天,我輩士子也要讓建奴知曉,漢家衣冠不可奪,華夏宗廟不可侵,大明王朝之尊嚴不容褻瀆!膽敢褻瀆我大明者,雖強而必誅!”
“為華夏衣冠而戰,為宗廟社稷而戰,雖百死亦無悔!”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大明王朝萬歲!”
最後一句大明王朝萬歲是讀詔書計程車子自己加上去的,卻加得恰到好處,一下就把成德堂前所有士子的情緒都帶了起來。
所有士子便紛紛跟著大吼出身。
“大明王朝萬歲!大明王朝萬歲!”
王夫之沒有跟著喊,臉上表情也顯得異常的平靜,但他的內心卻早已經響起驚雷,這就是傳說之中的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
“兄長,叔直還有治仲。”王夫之平靜的目光從兄長王介之以及好友夏汝弼以及管嗣裘的臉上掃過,又平靜的說道,“君父有難,家國有危,吾輩實不能坐視不理,弟決意隻身前往南京勤王,今日就此拜別。”
“而農!”夏汝弼慨然道,“我與你一併去。”
“我也去。”管嗣裘也道,“吾輩讀書不就是為了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當此天下板蕩之時,正是我輩報國安民之時也!”
只有王介之訥訥說:“那母親怎麼辦?”
“兄長,我們王家有小弟一人去即可。”王夫之說著就向著兄長下跪,咚咚咚的叩了三個響頭,額頭都叩出血,一邊叩頭一邊說,“慈父嚴母就仰賴兄長侍奉了,雙親若是問起小弟何往,可說外出遊學,不日即可歸故里。”
王介之便流下眼淚,哽咽而不能成聲。
“兄長,小弟去也!”王夫之起身就走。
直到王夫之走遠,王介之才終於喊出聲。
“三弟,兵兇戰危,小心,千萬小心哪!”
……
左懋泰看到這紙討虜詔時,已是第四天。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