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債市雪崩 (第1/3頁)
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00萬兩!
雖然這個數字距離崇禎許諾的3000萬兩還有很大差距,但是也很嚇人了。
要知道大明朝巔峰時一年總賦稅也不過折銀2000萬兩,然而市易所一個機構的利潤就達到了1800萬兩!
而且這只是不到半年的利潤。
如果全年營業,利潤豈不是還要翻倍?
至少在場的這些大股東是這麼憧憬的。
但是不用多久,當整個債券市場雪崩之後他們就會發現,這不過是奢望,等到債券市場雪崩之後,市易所的交易就會斷崖式下跌。
但是這個時候,這些股東是無法預見的。
所以此刻,包括代表內務府出席會議的馬鳴騄,與會的所有股東都只有一個想法,聖上煤山悟道絕對屬實,要不然怎可能弄出如今之市易所?
煤山悟道之前,聖上籌集幾十萬兩餉銀都很費勁。
可是煤山悟道之後,聖上只是隨便弄了個市易所,銀子就跟流水似的流入內務府,更不要說皇家銀號那邊,那邊是真的能把人嚇死。
……
說嚇死人那是誇張,但是把人嚇著卻是確有其事。
而且被嚇著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明朝的四位閣老、戶部左侍郎張有譽以及戶部右侍郎申紹芳等內閣以及六部的高官。
今天正好是年假結束之後的第一天上值。
史可法就把高弘圖等三位閣老及張有譽、申紹芳這兩個戶部堂官叫到了他的值房,商量給京官補發欠薪的事情。
去年年底因為戶部拿不出銀子,只發了一半薪俸。
今年年初,各省起解終於送到,可以補發欠薪了。
於是史可法就把高弘圖、張有譽幾個召集到一起,想著商量出一個條陳,把積欠的京官薪俸以及年節禮都發放下去。
本來這是個挺讓人高興的事情。
但是當高弘圖收到一個訊息並且告訴其他人之後,參加這次內閣會議的所有高官突然間就沒了好心情,這日子沒法過了啊。
市易所去年半年居然盈利1800萬兩?
眼下整個大明的賦稅也不過才1000萬兩啊!
可是內務府那邊只是一個市易所就盈利1800萬兩!
然後除了市易所之外,內務府還有兵工廠、鐵器廠、織造廠等等。
所以去年這一年下來,馬鳴騄主持的內務府到底掙下了多少銀子?
剛剛他們還在因為各省拖欠的100萬兩起解送到南京而感到萬分的高興,可這100萬兩跟市易所的1800萬兩一比,瞬間不香了。
“這真是讓人不敢信啊。”高弘圖幽幽說道,“聖上自從煤山悟道之後,賺銀子怎麼就這麼容易?發個債券就能募集6000萬兩,隨手弄一個市易所一年竟也能盈利1800萬兩,這銀子真就是流水一般流入聖上的內務府啊!”
史可法等高官也還在消化這個驚人的訊息。
因為這個訊息實在是太驚人了,去年年初,聖上還在因為湊不齊區區50萬兩邊鎮餉銀而發愁,可是一年時間不到,聖上的內帑銀已經直逼一億兩!
這還沒有計算皇家銀號中隨時可以動用的銀子,那邊更多!
受限於時代以及知識面,史可法他們自然是怎麼也想不明白。
但崇禎所做的這些說穿了其實並沒有什麼稀奇,無非就是透過金融手段將社會上的閒散資金聚攏起來然後收割韭菜。
這等手法在歐洲已經被那些國王大公玩得賊溜。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本金,就是透過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籌集的。
一個小小的荷蘭,區區一百多萬人口,都可以透過金融工具獲得強大的資本力量,進而支撐起全世界瘋狂殖民,大明就更不用說了。
大明朝本質上其實並不缺銀子,缺少的只是讓銀子流動起來的工具。
而崇禎做的,就只是提供了一樣足夠令人信服並且具備足夠升值空間的金融工具,讓沉澱在民間地窖之中的銀子流動起來。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懂這個的自然懂。
不懂這個的就想破頭也不會懂,這就是降維打擊。
金融經濟,相對明末的這種小商品經濟,那真就是降維打擊。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金融繁榮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
如果不能將這些聚攏起來的金融資本引向實業或者海外殖民,透過實業或者海外殖民產生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