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章 與寶寶一起邁好第一步(6)
一些寶寶能夠順利地完成從子宮到外面世界的轉變,不會有任何麻煩;另外一些寶寶可能在體溫、氧氣、呼吸和其他方面需要幾個小時的特殊照顧,直到他們的生理系統正常運作。那時他們就可以回到媽媽的懷抱了,即“母嬰同室”。
每個媽媽在生產之後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許多媽媽會立即散發出母性的光輝,並處於“生產高潮”的興奮狀態,就像完成並贏得了一場比賽一樣。她們連一秒鐘都等不及,馬上就抱起她們的寶寶,開始她們的母親生涯,就好像一見鍾情一樣。
另外一些媽媽在生產任務完成並且得知寶寶一切正常後,鬆了一大口氣。比起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和照顧寶寶來,現在她們更想好好睡上一覺,恢復體力。就像一位媽媽所說的,在漫長、辛苦的生產工程之後,“讓我好好睡上幾個小時,洗個澡,梳梳頭髮,然後再來照顧寶寶”。如果這些就是你的感覺,那就好好休息,這是你應得的。
當你的身體和心理都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沒有必要強撐著去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就該讓媽媽休息,由爸爸來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
促進親密關係的行為
對於一些進入母親角色有困難的媽媽來說,讓寶寶和你一起待在你的房間是很有用的。
有一天,我去看望一位新媽媽——簡,發現她很沮喪,於是我問她:“怎麼了?”
她說:“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會對寶寶充滿感情,但我沒有。我真的很不安、緊張,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鼓勵簡:“並不是每一對母子都會一見鍾情的,對某些母子來說,這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不用擔心,你的寶寶會幫助你的,但是你必須營造一種能夠讓母子關係好起來的環境。”
下面我將對這種環境進行解釋。
所有寶寶在出生時都會具有一種特徵,這種特徵有利於促進親密關係,能夠提醒照顧寶寶的人注意到寶寶的存在,而且會像磁鐵一樣將照顧寶寶的人帶到寶寶的身邊。這些特徵包括寶寶那天真的眼睛、柔軟的面板、出神的凝視、不可思議的新生兒氣味,以及最重要的一項:寶寶的初始語言——哭聲和哭之前的抽噎。
早期的母子溝通系統的工作方式就是這樣的:寶寶的哭聲會激發媽媽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就像第一章所說的那樣,一聽到寶寶哭,媽媽體內流向心臟的血液就會加速,同時會有一種想把寶寶抱起來喂他的衝動。這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顯示出寶寶的訊號是如何觸發媽媽的反應的。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任何其他的訊號能像寶寶的哭聲一樣,引起媽媽如此強烈的反應了;同時,在寶寶的一生中,也只有這個階段的“語言”能夠如此強烈地刺激媽媽採取行動。
想象一下母嬰同室的情況。由於媽媽一直在寶寶旁邊而且時刻準備著,所以寶寶一哭,媽媽就會馬上把寶寶抱起來喂他,然後寶寶就不哭了。當寶寶再次醒來,不安地扭動,皺著臉開始哭的時候,媽媽也會做同上次一樣的動作。下次當媽媽注意到寶寶醒來,不安地扭動並開始皺著臉時,就會在他哭之前把他抱起來喂他。這樣媽媽就學會了識別寶寶的訊號並作出適當的反應。經過住院期間內多次這樣的對話之後,媽媽和寶寶就能合作無間。寶寶學會發出更清楚的訊號,媽媽學會更好地反應。因為這種促進親密關係的哭聲能夠刺激媽媽體內的激素反應,所以她的泌|乳反射就能更順利,這樣,母子之間就達到了一種生物學上的協調。書包網
第4章 與寶寶一起邁好第一步(7)
現在將這個畫面與醫院育嬰室照顧嬰兒的方式作一下比較,想象一下新生兒躺在塑膠箱子裡面的情景:寶寶一覺醒來,肚子很餓,於是開始哭,然後就把育嬰室裡面的其他寶寶都吵醒了,最後所有寶寶都哭了起來。一個善良又細心的護士聽到哭聲後,如果時間允許,她就會立即做出反應,但是她和寶寶並沒有生理上的聯絡,體內也沒有專門為這個新生兒所設的程式,激素也不會因為寶寶的哭聲而發生變化。一直哭的寶寶很快被帶到媽媽的身邊。在這種情況下,寶寶的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哭聲有助於促進親密感,但後一階段的哭聲聽起來很煩人,甚至令人想躲開。
因為媽媽不在寶寶身邊,所以當寶寶哭時,媽媽可能會錯過這出生物學戲劇開場的一幕,可是媽媽在幾分鐘之後仍然想給寶寶餵奶。當育嬰室裡的寶寶被帶到媽媽身邊時,他可能已經不再哭而睡著了(這是對痛苦作出的退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