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吐奶了。(見第386~395頁關於胃食管返流症的討論。)
吐出的奶汁含血絲。不要驚慌。如果是母|乳餵養,那寶寶吐出的多半是你的血,而不是寶寶自己的。通常是因為餵奶時你的*有傷口,當傷口痊癒後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偶爾寶寶也會因為用力嘔吐而導致食管末端的微血管破裂,但這會很快痊癒。如果上述這些原因看起來都不像,且流血在繼續,請聯絡醫生。
第7章 最初幾周的一般護理(5)
眼睛
流黃淚的眼睛
大多數新生兒的眼睛在 周左右時會開始產生眼淚。這些淚水會透過內眼角的細小輸淚管流至鼻子。在頭幾周或者一兩個月,你可能會看到寶寶的一隻或兩隻眼睛裡流出黃|色、黏稠的分泌物。這通常是由於輸淚管堵塞而引起。分娩時,這些通往鼻子末端的導管有時候會被一層薄薄的隔膜所覆蓋,出生後通常又會很快被打通,以便淚液流通。有時這層隔膜沒有完全打通,輸淚管就會堵塞,這時淚液就積聚在眼睛裡。沒有及時排出的淚液容易感染。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寶寶眼裡流出的液體就會是黃|色的,說明被堵塞的輸淚管已被感染。
現在告訴你怎麼疏通寶寶的輸淚管。輕輕按摩眼睛下面靠近鼻子的凸起部位——輸淚管就在它的下面。向下、向內按摩(朝向鼻子)大概6次。這種按摩可以隨時做,例如每次換尿布之前(你先要洗手)。按摩會壓迫裡面積聚的液體,最終會衝破隔膜,清空管道。
如果寶寶的眼睛還是會流出黃|色的液體,那麼趁給寶寶檢查身體時,請醫生指導你如何按摩輸淚管。如果黃|色液體還在繼續流,醫生就會給寶寶開抗生素藥膏或眼藥水來對付感染。很多媽媽都發現,當她們往寶寶的眼睛裡滴幾滴自己的母|乳(含有天然抗菌物質)後,流黃淚的現象就消失了。
輸淚管堵塞的現象時有發生,不過通常在寶寶6個月後就保持通暢了。如果上面說的這種保守治療不起作用,那每隔9~12個月,要請眼科醫生用微細金屬探針插入輸淚管輸通。這是個很小的小手術,不過要是寶寶出生一年以後再做的話,就要給寶寶實施麻醉。出生幾個月的寶寶眼睛流黃淚一般都是由於輸淚管堵塞引起;而對於大一點的嬰兒或兒童來說,流黃淚則可能是因為結膜炎,還可能是因為耳朵和鼻竇感染。(關於結膜炎的相關內容,見第698~699頁。)
眼裡的紅絲
寶寶出生後不久,你會發現他的眼白上面有一條紅絲。不要擔心!這是結膜出血,是分娩時的擠壓而導致血管破裂引起。這對寶寶的眼睛不會有什麼危害,幾周內會自動消失。
嘴巴
往寶寶的嘴裡瞧瞧,你可能會看到嘴唇內側、臉頰內側,或者舌頭、上顎部分有白色|乳酪狀的斑點。這些斑點以前是沒有的,所以這次看到簡直把你嚇了一跳,你迫不及待地給醫生打電話。這實在太讓人著急了。
鵝口瘡
別急著打電話 ——這只是鵝口瘡,是由酵母菌感染引起的。酵母菌是一種真菌,通常存在於面板上溫暖、溼潤的地方,例如口腔、*、尿布區,依靠奶液存活。用抗生素治療後,酵母菌感染通常會加重,因為抗生素也會殺死能控制住酵母菌活動的好的細菌。
除非久未治癒,鵝口瘡很少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危害,只是會有點癢,嘴裡疼,算不上什麼,不過很多患鵝口瘡的寶寶在吃奶時顯得很急躁。積存在舌頭和口腔黏膜上的|乳汁看起來跟鵝口瘡很像,但|乳汁能夠輕易擦掉,而鵝口瘡不能。如果你去刮舌頭或黏膜上的白斑,只會擦掉表層,有時甚至會有些輕微的出血。
寶寶不太可能從別的寶寶那裡傳染鵝口瘡,而是由於他自身的酵母菌過度繁殖造成的。這種酵母菌在沒人知曉的情況下悄悄地在嘴巴和面板上大肆繁殖。事實上,寶寶在分娩透過產道時可能會感染到酵母菌。
第7章 最初幾周的一般護理(6)
治療。告訴你的醫生(不用掛急診),他會給你配一些抗真菌藥物。用你的手指或配套的塗藥器把藥抹在那些白斑上以及嘴裡其他部位的黏膜上,一天4次,連續抹10天。除藥物治療外,這裡還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家庭療法:用指尖沾嗜酸菌製劑粉末(可以在健康食品店的冷藏櫃裡找到,一般是膠囊包裝)塗抹在白斑上,一天兩次,持續一週。
酵母菌比較頑固,難於根除,因此一般要進行多個療程才能徹底治癒。如果寶寶用安撫奶嘴或吃奶粉,每天用沸水把這些器具煮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