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天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紐約黑幫》的故事起源於1846年的紐約,這是一座魚龍混雜充滿著暴力與械鬥的城市,每天都有爭鬥與血腥發生。為了爭奪對貧民區“第五點”的控制,紐約土生土長的“本土幫”(thenatives)和愛爾蘭移民組成的“死兔幫”(deadrabbits)展開了衝突。在爭鬥過程中,“死兔幫”的首領牧師(priest)瓦倫被本土幫的首領“屠夫”(butcher)比爾殺死,本土幫徹底佔領了“第五點”。
而17年後的1863年,牧師瓦倫的兒子阿姆斯特丹·瓦倫回到紐約,想要為父親報仇。但1863年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時期,林肯頒佈的徵兵法在紐約的執行造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暴動——法令規定,壯年男性只有支付300美元才能免除兵役,這給了貴族階層逃離戰爭的權利,卻扼殺了貧苦階層的選擇權。貧富階層的矛盾、內戰的炮火以及緊張的種族關係構成了《紐約黑幫》這部電影的大背景。當然,這也是這部電影上映之後最讓人詬病的地方。
馬丁·斯科塞斯的成功在於他還原了一個真實的19世紀,一個充滿矛盾與鮮血的紐約。他滿懷野心地想要展現自己對於那個時代的滿腹情懷,但那麼多複雜的歷史糅合在短短三個小時之內顯然是不可能的,何況電影的前半段還要著重描繪阿姆斯特丹和比爾的衝突。若是把復仇作為主調,其中融合時代背景,用以小見大的方式來拍攝電影,馬丁一定能夠輕鬆駕馭;若是著重展現時代,時代改變了人物的命運,這也是個不錯的思路。而馬丁卻是兩條線齊頭並進,反而讓這部電影的主線變得凌亂起來。
但無論如何,馬丁·斯科塞斯是一位偉大的導演,他在黑幫片中的影響力無人能及。《紐約黑幫》也是一部堪比史詩的鉅作。
丹尼爾·戴·劉易斯在電影中扮演的正是“屠夫”比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牧師”之子阿姆斯特丹,而諾伊在電影中扮演的女賊珍妮則與這兩人有一段感情糾葛。
電影開拍的第一天萊昂納多和諾伊都是沒有戲的,他們兩個乾脆坐在攝影棚邊的椅子上觀看著“本土幫”和“死兔幫”的械鬥。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扮演牧師的正是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扮演辛德勒的連姆·尼森,這也是一位老牌英國演員,幾天前的晚會上諾伊和他有過一面之緣。
昏暗的洞穴內,打鐵聲擊鼓聲與愛爾蘭人的吵嚷聲此起彼伏。牧師瓦倫將聖米歇爾的徽章戴在小阿姆斯特丹的扮演者希安·麥科馬克的脖子上,隨後,他帶著“死兔幫”的成員們走到雪地之中,迎戰“本土幫”。
諾伊視線一直緊緊盯著片場。連姆·尼森的演技當然毋庸置疑,但在整部電影中他的出場次數實在太少,因此諾伊的全部注意力還是放在了丹尼爾·戴·劉易斯身上。
他穿著一件灰綠色的破舊長袍子,露出內裡的襯衫紐扣,頭頂藍黑相間的帽子和濃密得一看就是貼上去的鬍子讓他的模樣看起來很滑稽,但他濃密睫毛下的眼眸卻是充斥著森森殺氣,隨著他腳步的移動,他嘴上那一撇鬍子一動一動地,瞬間就勾勒出一個活靈活現的“屠夫”比爾形象。
諾伊雙眸一下子睜大了。
這就是真正的演技!
諾伊和別的演員對戲時,往往還有空閒思索這位演員就是某某某,然而,當丹尼爾·戴·劉易斯扮演的比爾出現時,諾伊卻只看到了比爾,她沒有空去思索他是丹尼爾·戴·劉易斯還是別的什麼人,她只專注地盯著丹尼爾的表演,看著他勾勒出的比爾是如何打敗牧師,進而獲得“第五點”的控制權的。
“你注意到他的口音了麼?”
諾伊不由出聲詢問身邊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萊昂納多仍然盯著片場,水藍色的眼睛裡泛著漫不經心的神色。隔了許久他才反應過來諾伊是在和他說話:“什麼?”
“口音,丹尼爾的口音。”
不知道是不是受《泰坦尼克號》之後的兩部電影《鐵面人》和《海灘》失利的影響,萊昂納多的面上總有一股揮散不去的鬱氣。進組開始他和諾伊的交流很少,諾伊看得出來這並不是因為自己名氣不夠大的緣故,只是萊昂納多的性格原因,但遭到男神冷待,諾伊心頭還是有一絲淡淡的失望。
萊昂納多回答道:“馬丁力圖還原19世紀的紐約,所以丹尼爾需要保持那個時代的口音。”
“那麼你呢?”
萊昂納多淡淡瞥了諾伊一眼:“我做我應該做的。”
語氣真夠冷淡的。諾伊默默想。不過她一直很喜歡萊昂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