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二歲以上,我和顯哥兒正好過了這個坎,很幸運。”
三人一路北上,半路在平安鎮住了一夜,次日中午,三人終於抵達了安陽縣,此時安陽縣已是英才匯聚,一年一度的發解試已經拉開了序幕。
相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古便是北方教育十分發達的地區,尤其到了極重文才的大宋,相州各地的讀書風潮盛行,一般中產以上家庭都會送孩子讀書。
這便導致相州的科舉競爭十分激烈,尤其今年遇到了發解試改革,發解名額縮減到十五個,競爭更是到了白熱化。
雖然經過了一次縣試,淘汰了絕大部分士子,但依然有五百七十餘名士子得到了複試資格,爭奪十五個發解名額。
差不多要達到四十比一了,所以在相州能考過發解試,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榮耀。
為了鼓勵讀書人參加科舉,宋真宗還專門寫了一首著名的《勸學詩》,流傳了上千年,至今仍有頑強的生命力。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代科舉對士人,特別是對寒門子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它在潛移默化之中引導與改變著士人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心態。
對於李延慶也同樣如此,他最初剛到宋朝牴觸科舉的心態,也隨著年紀漸長而煙消雲散了,他深知自己該做什麼,要想改變大宋的命運,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融入它的規則,並善用規則,在規則中走向上層,參加科舉就是一條走向上層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