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需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張性政策也在逐步實施。新任總統奧巴馬上臺後立即活動議會透過了超過8100億美元的新的刺激經濟的方案。09年3月美國政府還透過了2750億美元房地產刺激計劃,包括750億救900萬房奴。
關於此次金融危機根源何在,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影響又是怎樣?中國從此次危機得到哪些啟示?社會各界說法不一,但有幾個基本的共識。
(1)長期執行低利率的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引發以次貸危機為起點的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這種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溢位美國,使得世界流動性過剩,引起世界大量國家出現資產泡沫,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美國的金融危機,本質上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這引起了美國流動性的緊縮,信貸緊張,又導致其他國家也受到影響。
(2)政府主動推動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繁榮,是引起危機在房地產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兩房”的設立和運作,有效地降低了抵押貸款利率,推動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繁榮,而政府並沒有及時有效地採取措施消除房地產泡沫。
(3)美國監管的放鬆和過於複雜衍生工具的過度使用,加劇了危機的程度和危害。監管的放鬆,使得金融機構的競爭過於激烈,使根本不具備能力的消費者獲得了住房,槓桿率大幅提高,金融資產過度膨脹,資訊披露不充分。過於複雜的衍生工具,尤其是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使得風險評估變得困難,過於依賴於評級機構,也使得風險承擔者與控制者嚴重分離,不利於風險的有效控制。當基礎資產出現問題時,金融機構多倍收縮金融資產,引起連鎖反應,產生巨大的系統風險。
應該看到,美國面對這麼大的金融危機,還能夠把危機的影響控制在目前的水平,確實讓各國見識到美國金融體系的靈活性,以及美國在處理危機時表現出的務實,既體現出原則性,也體現了藝術性。但危機遠沒有結束,現在談危機對中國房地產業的啟示為時過早。但不僅僅美國,世界各國都會從各方面進行深刻的反省,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監管政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發展等方面。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房價調控的德國樣本(1)
在過去十年全球房價飛漲、房地產成為各國經濟增長“支柱”的同時,德國房價卻一直保持較低水平。在過去十年裡,德國物價水平平均每年漲幅2%,而名義房價每年僅上漲1%,也就是說扣除掉物價因素,德國的房價實際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縮水。實際上自1977年至今的30年中,德國的平均房價僅上漲了60%,而同期個人名義收入額已經增長了三倍。與德國房價“不升反降”形成明顯對比的是,在過去10年內大多數歐洲國家的房價已經上漲了兩倍,特別是英國、西班牙和愛爾蘭等國家,房價更是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飛漲,十年內已將漲了三倍多。
與中國相比,德國普通住宅的每平米均價在1000到2000歐元(如柏林為1700歐元左右),即使按匯率算甚至低於我國許多大城市的水平,但德國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卻相當於我國的10倍到20倍。同時,目前德國家庭的住房自有率僅有42%,低房價也並沒有在德國帶來“買房熱”。
新華社記者郇公弟分析德國房價十年不漲的內在原因,認為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不容忽視。總結為以下八個方面:
(1)確保房屋供求平衡,穩定房價。無論在聯邦還是州、市及村鎮層面,德國都有著詳盡的建房規劃,住房建設依人口需求而定。目前有8200萬人口,而住房總數達到約4000萬套,完全滿足了每個家庭一套住房。此外,德國每年有25萬套新公寓竣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房價的上漲。實際上,德國也曾有過房屋極度短缺的時代。除了二戰後西德動員全民建房外,在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住房壓力,德國政府推行了“建房資金免交企業、個人所得稅”的政策,使得住房供需失衡問題得以一夕解決。特別是政府鼓勵所有公司修建居民住宅,建房投資將全額免交所得稅,甚至還提供部分補貼。這在德國掀起了一場“企業建房熱”。
(2)特有的“合同儲蓄”住房金融模式,以及房貸的固定利率機制,為穩定房價提供了金融制度保障。與住房抵押貸款模式或公積金模式不同,德國實行“先存後貸”的合同儲蓄模式。這種房貸的實質是“合作”而非贏利,合同儲蓄大約佔到德國房貸總額一半左右,另外20%家庭儲蓄,僅有三成住房貸款來自於商業貸款。德國所有房貸(包括合同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