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賜黃金五百斤。隨叔孫通入京的儒生獲漢高祖封為郎,另外叔孫通把賞賜所得全數分贈隨行的儒生。
前198年,叔孫通出任太子太傅,輔佐太子劉盈。三年後 (前195年),漢高祖有意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叔孫通以晉獻公和秦始皇立嗣不定終致國家內亂的事向漢高祖進諫。據《楚漢春秋》記載,叔孫通曾在漢高祖面前企圖自殺,迫使漢高祖收回易儲的建議。漢高祖死後,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叔孫通再次出任太常,負責制訂漢朝各種禮儀。
漢惠帝曾因前往長樂宮朝見呂后時需封閉道路、導致交通不便,而下令另築一條複道。叔孫通進諫,指複道處於通往宗廟的路上,後人在路上行走是不敬。孝惠帝想拆毀複道,叔孫通指“人主無過舉”,建議在渭河北岸興建原廟,代替複道通往的宗廟,免除複道帶來的影響。
鬼谷子說:“說者聽,必合於情;故說: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事誓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說: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叔孫通簡直把此道運用得出神入化。他降漢後,還是劉邦打天下的時候,最初常向劉邦引薦不怕犧牲的盜賊、力士等在戰場上可以奮勇爭先的人才,得到了劉邦的賞識,但卻被同行的儒生埋怨,乃至於瞧不起。天下太平以後,叔孫通向漢高祖建議制禮作樂時,引薦了知書達理的儒生。叔孫通曾說:君主在進取、爭奪天下的時候,最需要能打仗的人才。到了守護天下的時候,文人、儒生便比較可靠。
鄭國渠
鄭國渠
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採納韓國人鄭國的建議,並由鄭國主持興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涇河從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