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方向發展,一旦產生了變化,就要實施引導變化的策略,要引導變化朝著預先計劃好的方向發展,直至實現自己預期的目標。
善於運用“變化”之術的人,是大智慧的人,他能夠預見天地變遷,順應四時變化,驅使鬼神,陰陽協調,治理人民。也就是說,有這種智慧的人,可以成就大業,可以治理好國家。
掌握“變化”之術的人,可以揣測到別人謀事的目的,可以推測出別人內心深處志向意圖。如果發現對方與自己的心願相符合,又無法結交,就採用表面親密背地疏遠地方法,因為他不能為我所用,所以只需維持表面關係。如果發現對方的志向與自己背道而馳,那就根本不考慮與之結交。
下面是一些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在外交謀略中可以利用這些現象來實施“變化”之術。
遙遠的人,反而覺得親近。因為久而不見,常常想起別人過去的優點,逐漸淡忘了別人的缺點,有什麼事反而願意與他商量,他有什麼建議也願意聽,他提意見也不會生氣。
天天在一起的人,反而會疏遠。因為,天天在一起,別人的優點就見慣不驚了,相反別人的缺點反而容易記在心上,日積月累就開始看不慣別人了,別人的建議也聽不進去了,別人的意見開始反感了,更不願意與別人商量事情了,久而久之就開始離心離德了。
在任的人,反而不願意重用。因為,常常在一起共事,經常聽別人的彙報,別人說話的分量開始越來越輕了,慢慢的開始鄙視別人了,日積月累簡直就覺得別人“無能”了,如此下去別人還能獻什麼計策呢?弄得別人呆不下去了,要離去了,此時忽然想起了別人的優點,想起了別人的才幹,又反過來極力挽留。
天天在身邊的人,不願意讓他們辦事。因為,別人把事情辦得很出色,覺得別人本當如此。別人把事情稍微辦得有點不如意,就看到了,整天看到的都是不如意,久而久之就覺得別人不得力了,因此,什麼事情也不願意讓他辦了。
別人呆不下去,離開了。只要聽到一點訊息就非常想念,腦海裡總是浮現當年別人的優點、別人的精明幹練,覺得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辦,太多的謀略要與他商量。
古今中外,上面提到的這些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這就是一種規律。把這種規律運用在外交事務中,就很容易找到突破口,很容易誘發變化。
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不傳;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今山東鄄城人,漢族。孫武后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與龐涓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挖去膝蓋骨),故稱孫臏。
公元前353 年,魏國出兵攻打趙國。精通兵法的魏國大將軍龐涓率領軍隊一直打到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城下。趙國將有亡國危險,連連向齊國求救。
這一天,齊威王召來軍師孫臏,準備拜他為將。
孫臏辭謝說:“我受過酷刑,是個身體殘廢不全的人,不適宜擔任主帥。”
原來,孫臏曾和龐涓一起學兵法。後來龐涓當了魏惠王的將軍,自知才能不如孫臏,就把他騙到魏國,在魏惠王面前誣陷他,削去了他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好叫他永遠不能出來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齊國,齊威王拜他為軍師。
現在,齊威王見孫臏這樣謙讓,就改派田忌為將,仍讓孫臏作為軍師。
大隊人馬開到齊國國境線上時,田忌準備揮師直往趙國,以解邯鄲之圍。
孫臏勸阻道:“且慢,將軍先聽我打兩個比方: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的繩索的,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而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頭,然後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兇狠地鬥毆的人,千萬不可捲進去打成一團,而要避開雙方的拳腳,只消找個空檔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部,待捱揍的那個對手捧著肚子跪了下來,那麼原來互相毆鬥的局面,也就會改變了。”
田忌問:“您的意思說我們現在先不去趙國,是嗎?”
孫臏慢條斯理地說:“是的。現在魏國主力正在猛攻趙都邯鄲,國內相當空虛。我們只要直搗魏都大梁,佔據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那麼魏軍主力必然會從趙國撤兵,趕回去搶救。這樣,我們既可解邯鄲之圍,又能狠狠打擊魏軍,不是比趕到邯鄲去廝殺要便利得多嗎?”
田忌採納了孫臏“圍魏救趙”的計策,率軍直奔大梁。魏軍主帥龐涓得到這個訊息,只得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