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龐大的機器即使遇到一些困難,也能夠較好的轉動著,但德國入侵蘇聯的行動和日本襲擊珍珠港的事情不一樣,日本人一天不到就完成了戰略目標,而德軍是個長期的工作。不過,在10月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後,德國隨即對美國宣戰,而日本也隨即對蘇聯、英國宣戰,《德意日同盟條約》中沒有做這方面的要求,條約中的規定是三國中的任意國家被他國進攻,其餘兩國才會向該國宣戰,而現在的情況是德日兩國主動去攻擊別人的,所以他們宣不宣戰由他們自己決定,這不算違反條約。但現在看來,德日很有默契的同時向對方的對手宣戰了,因為,這是他們早就擬定好的,這兩個最重要的軸心國經過幾次有效的合作已經變得很有默契了,他們如此做,就是要製造緊張氣氛,讓蘇聯時時保持對東方防線的警惕,也給美國以壓力,不讓他們的艦隊全面參與到太平洋上去,讓他們乞求和談最好。
不過,雙方雖然都向美蘇英宣戰,但德國沒準備和美國大打出手,而日本也沒有進攻蘇聯的計劃,這兩國也相信,美蘇也不願意同時和日德交手,蘇聯肯定主要應對德國,不會主動向日本動手,美國全面向德國開戰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西歐大陸都快盡落德國人之手,他們根本就沒有落腳點,匆匆然的跑來純粹是找死。因為希特勒在入侵蘇聯後,又果決的下達了快速消滅英國人的命令,上百萬登陸英國大陸的法西斯聯軍開始真正的發威了,德軍懶得和英國人在倫敦打巷戰,直接迂迴到倫敦後方,把他們的補給一刀切斷,倫敦就成了一座孤城,而德軍龐大的集團軍群則在裝甲的掩護下向狹長的英倫三島衝擊而去。
第二四四章 英國撤離本土
丘吉爾首相算是清楚的認識到德國戰爭機器開動起來的可怕,簡直就是橫衝直撞,強大的英國陸軍根本不能擋住其兵鋒。起先,丘吉爾首相也相信了德國人的謊言,認為德國人在沒有把英軍趕出英國大陸和佔領北非前是不會攻擊蘇聯的,但現在看來,德國人這個回馬槍殺得真犀利,把兩個大國的元首都給耍了。
丘吉爾首相和皇室成員早已搬離了倫敦,現在首相官邸暫時被安排在了愛丁堡,面對著現在的局勢,首相真感覺有心無力,不過在德國人向蘇聯進攻後,他稍稍鬆了一口氣,極度仇恨工產主義的他早就想德國人把戰火燒到蘇聯了。可是即使如此,英國依舊是岌岌可危,英國國土狹小,沒有蘇聯那樣的防禦縱深,現在各方面損失都很嚴重,除了最強大的海軍儲存得比較完整之外,空軍幾乎被毀滅,短時間之內是起不到大作用,陸軍經過動員雖然有兩百多萬的兵力,但很多都是新兵,武器裝備也經過大量損耗,士氣普遍不高,很難擋住勢如破竹的德國人。
雖然很不願意接受,但“撤離英國本土”的議案已經遞交上去了,丘吉爾首相默默無語,深知利害的他最後只有點頭同意,正如他所說:“與其被德國人趕下海,還不如主動離開,這樣還可以為大英帝國留下一些以後反擊的力量。”
從10月10日開始,英國的海軍就較少的參與戰鬥了,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把英國的一些物資和力量運離,經過幾個殖民地中轉,最後把大部分力量運往最終的目的地:澳大利亞。其實,一些高層有提過是不是要去美國組建流亡政府,但被高傲的丘吉爾首相給否決了,他不希望在人家的屋簷下低頭,認為英國還沒到向別人乞求的地步,所以經過最後決議,把位置定在了最大的島國澳大利亞,雖然澳大利亞現在已經是英聯邦一個獨立國家,但英國人要來,誰也不敢說個不字(其實不久之後,美國人麥克阿瑟也來了)。英國人之所以選擇澳大利亞,是因為他們相信那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應該是安全的,即使以後有敵國部隊在澳大利亞登陸,那龐大大陸的戰略縱深也可以讓英軍守衛很久。不過,對於美國人的物資援助,丘吉爾首相是來者不拒的,現在這些東西送到英國本土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乾脆大筆一揮,都運到澳大利亞吧,省得浪費精力。
而在英國人忙碌著撤離本土時,另一件大事終於又發生了,日本人在經過個把多星期的準備後,把用來進攻夏威夷的一個精銳師團搬到了南鳥島,物資也大量在這裡屯積。因為日本人要攻打夏威夷,必須先把中途島拿下,而這裡離中途島的距離更近。為了麻痺美國人,駐紮在東南亞的日軍先一步向英國人動手,進攻緬甸、馬來亞、沙撈越等地。英國人現在連本土都顧不上,那還能顧得上殖民地,殖民地的英軍迅速的敗退。美國人以為日本人會到東南亞迅速的佔領那裡的資源,直到一艘偵察機看到龐大的艦隊向中途島駛來之時,才知道日本人的目標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