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3/4頁)
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城市上海,這關係到中國**在世界的形象。”
為了奪取上海,我方也作了兩手準備,除了軍事準備外,還有一個就是政治準備。在江蘇丹陽成立了龐大的上海接管工作班子,足足有兩萬多人。**華東局社會部工作人員還收集了有關上海的資料達三十卷,一百多萬字。這些材料為上海接管工作立了大功。
***曾說:“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僅要軍事進城,還要政治進城。”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老總說過:“我們打上海,猶如瓷器店裡打老鼠,既不能打壞了瓷器,又要把老鼠消滅掉。”
當時定下的方針是,既要迅速佔領這座大都市,又要使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把大上海完整地交給人民。
既要打一場城市攻堅戰,又不能把城市打爛,要將上海完整地接管過來。這可真是煞費苦心。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為攻打上海制定過三種打法:
第一種是圍困戰法。根據以前的經驗,這種戰法曾經解放了好些城市,但考慮到上海有六百萬人口,且為國際所關注,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方案。
第二種戰法是選擇敵人防禦薄弱的蘇州河以南實施突擊。這一戰法,雖然避開了敵設防的重點吳淞口,傷亡也可能減少,但主戰場在市區,城市會被打爛。
第三種戰法是兩翼迂迴,重兵鉗擊吳淞口。這樣可以封鎖敵人海上退路,迅速切斷敵人搶運上海物資的通道。這種戰法將是一場硬碰硬的攻堅戰,一場激烈的反覆爭奪戰。為此,解放軍將要付出較大的代價。
為了人民的大上海,傷亡再大也是值得的。***最終拍板了第三種戰法。
為了減少城市設施的破壞和居民的損失,解放軍儘量不用炮火射擊和爆破,主要使用步兵武器,以短兵相接殲滅敵人。但這會造成巨大的傷亡。戰友們一批批地衝上去,一批批地倒下來。
五月十二日,上海戰役正式打響。而在五天前,蔣介石已經逃離上海,踏上了開往臺灣的軍艦。望著茫茫的大海,此時已經窮途末路的蔣介石一定感慨萬千,這個天下已不再屬於自己的了,廣袤的大陸版圖即將改天換地,今後自己只能龜縮在這個東南島嶼之上了,他再也沒有資本,沒有能力與**抗衡了。成王敗寇已然成了他的宿命。
中國人民解放軍組成了東西線兩個兵團投入戰鬥。
西線兵團由葉飛、韋國清率領的第十兵團組成,包括二十六軍、二十八軍、二十九軍和三十三軍。西線兵團的任務就是首先向太倉、吳淞方向實施主要突擊,攻佔吳淞、寶山,封鎖黃浦江口,斷敵海上退路,然後從西北方向向上海市區突擊。
東線兵團由宋時輪、郭化若的第九兵團組成,包括二十軍、二十七軍、三十軍和三十一軍。東線兵團的任務是首先向黃浦江東岸之敵突施攻擊,協同西線兵團封鎖黃浦江,然後由東、南、西三面向上海市區突擊。
而整個上海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基本任務就是鉗擊吳淞口,封鎖黃浦江,以切斷上海國民黨軍的海上退路,叫做外圍攻堅戰。第二階段則是市區攻堅戰。
“全殲湯恩伯,解放大上海!”冒著綿綿細雨,華僑將軍葉飛指揮四路大軍殺向上海灘。
擔任主攻的二十九軍,很快就攻克了瀏河。然而,初戰告捷的解放軍,很快就遇上了硬骨頭。
在攻擊浦西的敵人主陣地劉行、楊行、月浦三鎮時,傷亡重大。這個地方是吳淞的重要門戶,湯恩伯構築了縱深配備的堅強的防禦陣地。憑藉隱藏在樹林、草堆、墳包中的永備性碉堡,在海空軍強大火力的支援下,王楚英指揮國民黨五十二軍一部,瘋狂阻擊葉飛兵團。
戰鬥打得非常艱苦。有時,我軍要殲敵一個營,就要付出傷亡一千多人的代價。在最初的三天激戰中,二十八軍、二十九軍就傷亡了八千多人。
湯恩伯高興極了,把五十二軍的將領們請去,在上海國際飯店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大會。湯恩伯給將士們鼓氣:“為國所需,一切合法;為戰所用,一切合理。月浦大捷足以證明,**的鋼鐵工事確實比斯大林格勒還要堅固。只要大家像五十二軍一樣,勇敢頑強,我們就一定能確保上海安全!”
為了能讓**官兵在戰場上不退縮,湯恩伯還頒佈了“十殺戰令”:
一、違抗命令、臨陣退縮者殺
二、意志不堅、通敵賣國者殺
三、未經許可、擅離職守者殺
四、放棄陣地、不能收復者殺
五、造謠惑眾、擾亂軍。合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