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粹芬對革命貢獻如此之大,最終卻一無所獲,有欠公允。
直到1942年,陸大畢業的一位國民黨將領專訪陳粹芬,年近古稀的她激動地說:“我跟孫中山反清建立了###,我救國救民的志願已達,我視富貴如浮雲;中山自倫敦蒙難後,全世界華僑視他為人民救星;當了總統之後,貴為元首,崇拜者眾;自古共患難易,共富貴難。我自知出身貧苦,知識有限,自願分離,並不是中山棄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負我。外界人言,是不瞭解我。……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後,有了賢內助,諸事尚順利,應為他們祝福。中山一生博愛為懷,以華僑作為革命之母。著了三###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五權憲法,立志把中國變為###國家,使人民有自由平等的幸福。他一生師基督,一無所私,二無所畏,可惜壯志未酬而逝,實為中國人之不幸。”
雖然陳粹芬與孫中山分手了,但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對她很好,一直承認她是家庭一員。儘管陳粹芬不是出自書香門第,但她深諳人情世故,秉性樸實厚道,任勞任怨,極具賢德,待人和藹可親,不計個人得失,因此她與盧慕貞相處和諧。
1914年,陳粹芬去南洋庇能,與商人陸文輝合股開設橡膠園。在南洋,陳粹芬是倍受尊重的。因為她早年曾隨孫中山多次到南洋從事反清革命活動,派發“反清檄文”時,結識眾多的庇能華僑。他們都稱為“孫夫人”或“孫太太”,年輕人則稱她為“孫老太太”。
1915年,當孫中山準備和宋慶齡結婚時,事先要徵得盧慕貞和陳粹芬同意,兩位夫人都視富貴的浮雲,給孫中山以極大的理解,很快地答應了。
陳粹芬雖然服待孫中山很長時間,卻無有生養孩子,晚年獨自生活,精神上不免寂寞。在她居南洋庇能時,收養了一個女嬰,名叫蘇仲英,後取名孫容,多賴當時華僑及革命黨人鄧澤如等人照顧,母女感情篤厚,相依為命,曾在海外度過一段平安、寧靜的日子。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民族抗戰開始。陳粹芬不畏年老,志願做抗日後援,到處宣傳日寇國小民窮資源匱乏難以持久,只要中國堅持下去,勝利一定屬於我們。為此,她還為幾個外孫取名必勝、必興、必成、必立,以顯示中國必勝的信心。1938年10月廣州即告失陷。隨後,陳粹芬母女遷往香港九龍之浦道長沙灣80號4樓。
抗日戰爭前,她們住在香港時,孫容與韶關任通訊團少將團長的孫乾(孫眉的次孫)重逢。其實二人早在孫容赴檀香山讀大學之前已熱戀多時。但由於兩人輩份不一致,且有姑侄之分,因此當時盧慕貞強烈反對這門親事。無奈彼此相處既久,瞭解深刻,感情甚篤,且無血緣關係,因此1937年由孫科出面幹旋,特電孫容往義大利米蘭市,與在陸軍大學深造的孫乾在駐義大利大使劉文島證下婚結為夫婦。婚後孫容恢復原名,夫妻感情很好,家庭十分美滿。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淪陷,陳粹芬脫難到內地,孫乾因駐守廣東韶關(曲江)前線便將陳粹芬接到韶關。
關於陳粹芬在韶關的生活情況,蘇仲英夫婦的學生,1942年畢業於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曾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高階參謀、新二十師代師長、中央第六軍官總隊副隊長、國民政府參軍處參軍兼戰地視察員等職的李以劻(筆者按:李以劻,廣東省電白縣坡心鎮人,1928年17歲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1949年8月任國民黨陸軍第五軍中將副軍長兼獨立五十師師長,駐守福州。李以劻深明大義率官兵萬餘人,派中校副團長吳天發同人民解放軍29軍參謀長梁靈光洽談改編事宜。8月18日,向人民解放軍投誠,接受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解放閩南戰鬥。全國解放後,李任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在1942年7月22日由孫乾引薦,專程到韶關晉見了陳粹芬,在他所寫的《晉見革命英雄陳粹芬夫人記》一文中詳述當時情形:
相見時她老人家接待我很熱情。她知道我是女兒女婿的學生,知道我曾追隨十九路軍蔡廷鍇將軍的部下“一二八”在上海和日本軍打過仗,後來八年抗戰又在臺兒莊和日寇打過。多次鼓勵我要勇敢殺敵,拯救國家民族,使我不勝感激。陳夫人當年已68歲(按應70歲),面目清秀沒有老態,行動輕快,不似一個老夫人的樣子。孫宅賃於韶關北郊,是一座平房,共有四房一廳,周圍有籬笆,院內有棵大樹可以遮蔭,幾顆大石頭可以用來乘涼,宅外據有一防空洞。會見一整天。一有空暇就請教陳夫人講當年隨孫中山先生革命時的往事。當時蘇老師(孫容)懷孕行動不便,陳夫人招待我吃過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