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肥沃程度都要比大華國內的蜀州盆地甚至是印度的土地高!
第八五九章 非洲攻略
一提起非洲,大華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窮”!
其實不僅僅是大華人,世界其他洲的人,在說起非洲的時候,“窮”這個字恐怕都是第一印象。
至於“亂”,這一世的非洲到不像前世的非洲那麼亂。前世的非洲因為有著歐美國家的挑撥,所以一年到頭的瞎亂騰。
可是這一世,因為有大華的存在,非洲的秩序還是不錯的,最起碼像什麼種族大屠殺之類的事情,這一世就基本不曾發生過。
不過,非洲人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非洲人的懶都是一樣的。(ps:這不是小墨在歧視非洲人,我只是在闡述一個事實而已。)
而造成非洲人懶的根本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非洲的土地太肥沃了。
非洲的土地肥沃到什麼程度?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看出來。
和前世一樣,這一世的大華有很多非洲援建專案。宗師的大哥宗天就曾經在非洲待了十多年,他就說個一個事實。
據大哥說,當年他在非洲西海岸的喀麥隆施工時,他們工程公司食堂裡的大師傅在自家的基地院子裡開闢了一小塊地種菜,然後大師傅種了一些黃瓜,結果那黃瓜長得就特麼的和冬瓜一樣……
當然,這是有點誇大,可種在那裡的黃瓜個頭長得絕對要比國內的大不少。最關鍵的是,那黃瓜一種下去,基本上就是屬於一次種植,好幾年受益……
喀麥隆就處在熱帶,而且是非洲西海岸,那裡的氣候潮熱,雨水充沛,因此絕大部分農作物只要種下去基本上就可以不管了,你根本用不著施肥,那農作物就能瘋長,而且還是連綿不絕的瘋長,一年四季都能收穫……
事實上,非洲並不像很多紀錄片中介紹的那樣,旱季到處都是乾裂的土地。人家非洲的旱季,基本上和大華這邊的秋季差不多,雖然少雨,但氣候卻是很溫和的。至於雨季,就好像大華江南地區的梅雨季節一樣,天天下上一兩場雨。
紀錄片中的那些情景,都是靠近撒哈拉沙漠或者南非一線的土地。這些土地連非洲十分之一的面積都沒有,又怎麼可能代表整個非洲?
在非洲,尤其是南北迴歸線之內的這片巨大區域中,農作物是一年四季隨時可以播種的。而且一旦種下去,那就根本不愁糧食收穫。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才導致了非洲種地的人大都是婦女。人家怎麼種地?用大哥宗天的話來講,反正喀麥隆的婦女種地就是睡覺睡到自然醒,然後帶著種子扛著鋤頭就去種地了用鋤頭隨便挖個坑,把種子往裡一埋就ok了。
什麼?你說翻地?對不起,人家那地方根本就用不著翻地!非洲那邊的土地就算是不翻耕都很鬆軟,只要把種子丟到坑裡,基本上就沒有不成活的。
沒錯,那裡的土地就是這麼肥沃。
肥沃的土地導致了那邊肯本就不愁吃的。婦女種完了地,就回家睡覺睡到自然醒,至於黑哥哥們,閒著蛋疼就一個個的要不拉拔開腿曬**,要不就鑽到周圍的樹林裡,那裡面到處都是漿果。
能如此輕易的獲得食物,時間一長,你還指望著非洲人能辛勤到哪兒去?
如果大華人也生活在非洲,恐怕現在也會變成和黑哥哥一個德性的。
沒辦法,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非洲人沒啥憂患的,獲得糧食又這麼的輕鬆,小日子過得安安樂樂的,他們沒變成豬就很不錯了。
就好像大華人和歐美人都會想,為啥黑哥哥們不大規模的儲藏食物以應對有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
同樣,黑哥哥也會納悶,為啥那些黃皮猴子和白皮豬們老喜歡堆積食物?樹林子裡不到處都是吃的嗎?為啥還要吃不新鮮的食物呢?
所以,大華和歐美的祖宗和非洲黑哥哥的祖宗是不在一個平行世界的。
因為大華和歐美有冬天,因此大華人的祖先和歐美人的祖先,每年最起碼都要儲存五個月的食物,大華人和歐美人的祖先每年都要為儲存足夠的食物而不斷努力。
但非洲人就不用這麼做。在旱季的時候,人家又堅果和各類成熟的果實吃,至於雨季,那裡的食物多的喪心病狂,人家幹嗎要費那個力氣儲存食物?
正是因為非洲土地的富饒,產出眾多,這才讓非洲人沒有了憂患意識。
結果這就導致了非洲人逐漸的變懶。
可以前的時候他們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