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3/4頁)
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展覽會,是在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舉辦的,這是全國發明家對十三大的獻禮,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科學技術工作在四化建設中的戰略意義,號召全黨抓科學技術。”他勉勵大家:“鼓足幹勁,再接再厲,把發明創造的群眾活動更有力地向前推進。”
據武衡回憶,父親雖然已是久臥病榻,但他一直關心、詢問發明協會的工作情況,每次聽到發明協會取得的新成績,新進展,總是由衷地高興,喜形於色。一次,有一位青年發明家,請武衡代送一套他發明的煮茶的炊具給他們的名譽會長,父親在輪椅上拿起來看看,連說:“很好很好,謝謝他,告訴他以更多的發明貢獻給祖國,為勞動人民服務。”
武衡後來感嘆道:“這就是一位革命老人對青年人的最真摯的愛和最殷切的希望。”
如今的中國發明協會早已是一家在海內外發明界有一定影響力的民間組織。如今的發明證書上,“發明證書”四個大字仍然沿用毛主席的墨跡,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父親出面請毛主席專門題寫的。
父親非常關心編寫紅軍史的工作。88歲那年,他得知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五六十年代相繼編寫的戰史的基礎上,又組成了戰史編委會,重新修訂戰史,而湧現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和8個元帥的紅一方面軍,卻一直沒有編史,他認為紅一方面軍的軍史也應該及早編寫。1987年11月9日,父親寫信給###,建議“趁許多老同志還健在,把紅一方面軍的軍史寫出來”。3天后,軍委同意父親的建議,並批准組成以楊得志為主任,王平、楊成武為副主任的編審委員會。1991年5月,92歲的父親又在家中與編委會的全體同志見面,老戰友們見面,格外高興,父親對孫毅說:“鬍子,好久沒見面了。”孫毅忙向父親敬個禮,說:“老總,我們都非常想念您,祝您長壽啊!”
那天,父親對他的一群老部下、老戰友說:“你們辛苦了!紅一方面軍的軍史就要面世了,是你們和編寫同志的功勞,謝謝大家!”
父親欣然同意為紅一方面軍史作序言。
巧合的是,一年後的5月14日,也就是父親去世的那天上午,編委會開會,最終審定了紅一方面軍史。
父親強烈地思念故鄉江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懷鄉之情更加濃烈。自從20歲離開家鄉之後,父親只在五十年代中期回去過一次,以後再也沒能成行。他非常惋惜地說:“看來再回家鄉的願望是不能實現了,真是終身遺憾。”
解放之前,父親完全和老家失去聯絡。白色恐怖下,故鄉曾一度謠傳他已經犧牲。解放之初,到了北京後,老家開始不斷有人來找他,他總是興致勃勃地打聽老家的情況,而且慷慨解囊,資助鄉親。據父親的同鄉聶漢榮回憶,1951年底他從北京返回四川時,母親拿出70萬元(合人民幣70元)給他作路費。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而這些錢都是母親平時節省下來的。
思鄉,成為父親晚年的一大心事,因此,每逢家鄉來人,不管多忙,不管身體狀況是否允許,他總是願意見一見。見到來人,又總會引起他的遐思。父親的表侄楊輝宗回憶說,1986年1月,他和江津縣的領導來到家裡,坐在輪椅上的父親見到來人,高興極了,揮動著雙手錶示歡迎,說:“有意思,有親戚來了!”他用親切的目光注視著來人,不顧醫生不讓多說話的交待,提起家鄉就滔滔不絕,對楊輝宗說:“我比你媽只大四歲,你看我現在腿不能動了,幾十年沒有回家鄉了,真是想念啊!”
每逢家鄉來人,他就請人家介紹情況,家鄉建設的好壞,牽動著他的神經。聽到來自家鄉的好訊息時,他比誰都高興;聽到不好的訊息時,他就心情沉重,鬱悶不安。
出於這種感情,但凡家鄉有人找他題詞,他有求必應,他給家鄉的題詞,我沒細算過,至少有十多個。最能代表他心情的一個題詞是:“江津是個好地方!”還有,父親非常關心自己的母校江津一中,我記得他給母校的師生寫過一封信,情真意切,充滿期待和鼓勵,那封信教育、感動著一批批故鄉的學子。
父親關心江津的特產花椒、臍橙、米花糖等名優產品,就怕這些產品質量出問題。江津成立了柑橘研究所,他很高興,告訴當地領導,現在不僅我們國內已有研究改良的品種,就是日本、美國也在積極研究,如果我們停滯不前,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淘汰出國內外的柑橘市場,這是很危險的。
有一次,父親因病在301住院,家鄉來人給他送去一點廣柑,他高興得很,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