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香港歷年的電影院數量,最頂峰時是1969年,當時香港的電影院數量達到了恐怖的180家。之後就逐年減少,到去年時僅剩下75家,不過今年又新增開業了5家,所以現在香港一共有80家電影院。
50年代電影院線是四分五散的時期,由於製作成本較低,主角明星的片酬多1000元,幾家或1—2家影院放映一部影片就可以收回成本,在東南亞地區放映後,便可大收特收。
60年代,港產片院線制的特點是大工廠制,是邵氏公司的天下,其次是長城、鳳凰、新聯。邵氏和長、鳳、新都有自己的片廠和院線。電影經營方式:制、發、放一條龍。香港叫做大工廠制度。另外。60年代,還有一條麗聲院線,專門發行中小公司的影片
70年代初,嘉禾公司成立,租賃了幾家影院成為骨幹影院,然後再與幾家影院簽約,成立嘉禾線;當時形成三條港產片院線,邵氏、嘉禾、麗聲。當時邵氏、嘉禾兩條院線排自己生產的影片,麗聲初期由嘉禾經營,後期排映中小公司影片。
80年代獨立製片興起,出現了製作與發行院線分離的狀態
1980年金公主開始經營麗聲院線,改名金公主院線,有時還稱麗聲院線。金公主的老闆是雷(雷國華)氏家族。金公主公司主要發行影片和經營院線,少量投資製作影片。金公主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影院包底制,減輕了片商的壓力,提高了獨立製片公司排片的積極性和經營的活力。
一般排在金公主院線的影片都由金公主發行,但是為了幫助獨立公司,不少獨立公司的影片由他們自己發行,一方面調動獨立公司的積極性,一方面免收發行費。如:繽繽公司、奮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