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我們在怎麼修道呢?”
聶信此玄彷彿也進入到了某種奇異的狀態,很快就沉浸在思考中,等他再脹開眼睛之後,他娓娓道來:“如果我之前所說的成立,靈能只是符合“道,的能量表現,那麼,我們的修道都是在透過掌握靈能,進而揣摩、計算道的本身。積修靈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透過體察靈能的流動、變化,我們可以瞭解到靈能的變化法則。而這種法則比我們所接觸到的其他一切更接近道。這是將靈能從遊離狀態變為靜止狀態固化在身體內的過程。而劍訣法術的修行,則是靈能的另一端。透過劍訣、法術,我們感知的是一個靈能從靜止狀態、復歸活躍、散逸狀態的過程。我們試圖去掌握這個過程,使得這種活躍、散逸的過程能夠產生符合我們要求的效果。而我們在其中的努力,就包含了掌握靈能特性,掌握靈能本身的規則,進而接近道的本身。”
“按照你的意思,如果靈能本身不是道,那道可是虛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孟先生加入了討論;他為自己斟了一杯酒,平靜地發問。
“如果道是這個世界的規則,那它的確應該沒有任何實體。應該”不是我們能夠找到的什麼東西。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虛無。
存在和不存在是兩個概念,實體的存在是存在,沒有實體的存在也是存在。”聶信回答道。
孟先生對這個回答還是比較滿意的,沒有多追問,而是回到了之前的問題上,和聶信、老楊一起,討論靈能和道的關係,討論靈能的不同狀態的轉換和功法修行的關係。聶信的說法無限接近何念生當時的說法。甚至比何念生當年所說更有邏輯性,這一點讓孟先生和老楊驚喜莫名。雖然聶信受到了何念生的影響,理所應當是何念生的理論體系的繼承人,可他現在就能夠有這樣的見解。以一個靈息初期的修行者,卻能夠在談論道的時候,直指問題核心,這種思考的銳利度,太驚人了。或許,這就是何念生當初收聶信作為弟子的原因吧”一個已經習慣了探究本源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思考就應該有這樣的維度。“那存,符兒幾卜麼呢。忽然。蕭井甘丟擲了眾個問聶信和去楊明聊天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天過去了。這時候,連張翼聆、墨翔都已經坐到了邊上,聽著三人的講述,不時加入自己的見解。湯雪梵同樣來了。一邊聽著一邊不時贊同地點頭或者低著頭咬著一點嘴唇在那裡思考,,再之後,大青和小玉都來了。他們趴在那裡,無比認真嚴肅地傾聽著。這或許是它們脫離本能的修行,邁向更高層面的一個契機。“你曾經問我的那些問題,你自己有答案了嗎?。
聶信笑了笑說:“我想是有了。符咒是符合規則的能量結構,這些結構非常基礎,非常簡單,但透過這些結構的組合,則可以產生萬千變化。我在製作印表機的時候。在這方面就有著一個設想,那就是符咒是透過上面的構紋來發生作用的。和書寫的順序無關。正是有了這樣的前提,我才設計了這樣的印表機結構,而這樣的結構真的起作用了。這就說明我的設想的確是成立的
“可是,如果是這樣,那怎麼解釋你的符咒和我的符咒,威力就是不一樣呢?”孟先生笑呵呵地椰愉著。
聶信低下頭去想了很久,才開口說道:“結構是基礎,但或許這樣的基礎結構還是可以進行最佳化的,書寫符咒的過程,就是一個用自己的靈能來為以後的靈能流動指引最最佳化軌跡的過程。同時,我相信情緒、心性等等,都會影響靈能。一個人的靈能是什麼樣子的,那他做出來的符就會朝著這個方面變化。一個人的情緒、神念等等,都會隨著靈能波動刻畫在符咒裡,然後,在符咒生效,靈能流浩過這些印跡的時候,靈能和這些印跡相互作用,也就有了種種其他變化。”
孟先生淡淡地說:“這樣說倒是能解釋通了。符咒是個複雜的玩意。法陣和符咒的聯絡,我之前就說給你聽過,也的確是這麼回事。法陣是符咒的高階形式,而法寶,則是結合了材料的法陣的高階形式,,那麼你對結印和心口咒怎麼解釋呢?”
“能量法則,有形態上的結構,這構成了符咒和法陣,等等。我覺得結印和符咒是一回事,符咒是一個固化下來的結構,使得靈能具有各種流動方式,有線性的,也有並行的”,但結印,卻是一個結構上的線性結構,讓能量透過使用者最需要的方式釋放出來。由於能量結構單一。後端推動能力強大,結印的威力也就比較大。
而心口咒,,也就是透過口頭唸誦方式釋放符咒,我覺得,這是能量的波動結構。這種波動結構和形態結構是可以對應起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門派的符咒會有書寫、唸誦同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