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揚眉一笑:“我以前學過木匠。”
注:關於門神
民間過年時,好貼門神年畫,以保佑門庭平安。
門神共有兩人,普遍認為,一個是秦瓊,字叔寶。一個是尉遲恭,字敬德。
也有認為是神荼與鬱壘二人的。
後又出現文門神一說,普遍認為是魏徵與包拯。
………………………………
第三十七章 終於來了
飯菜,只要用料地道,味道就會地道。
地道的小麥磨成精粉蒸煮,地道的白皮蒜剁成碎沫,佐以地道的辣子、香醋、細黃瓜絲兒等輔料入味。
一碗簡單又爽口的釀皮子便自然而就。
馮逢風第一次見到像臉盆這麼大的碗,也是第一次用這麼大的碗,吃人生中的第一口釀皮子。
又酸又辣,又涼又香。
想了想自己幫廚忙了這麼久,感動的幾乎落淚。
又夾起一條釀皮子,剛好見到白無常向這家主人討了一條白毛巾,紮在頭上,單手託著巨碗,向院裡走去。
吃飯也這麼不老實。
馮逢風喊住他:“你要去哪?”
回過頭,認真的說:“吃這麼地道的釀皮子,一定要用最地道的吃法。必須頭圍白巾,手託巨碗,蹲在門前的長木凳上,和著塵土一起下肚,這才能吃出最地道的美味。”
蹲在板凳上,就著灰吃?
誰會這麼吃?他肯定又在唬人。
剛要出語譏笑,又看到男主人頭圍白巾,託著大碗緊跟著白無常向門外走,眯眼笑著對馮逢風說:“這後生會吃著尼,四餓們這裡娃。”
啊?難道這種吃法是真的?
白無常笑問她:“怎樣?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到門前蹲著吃?”
馮逢風還沒回話,女主人走過來護著她。驅趕兩人:“這麼漂亮的囡囡,會和你們兩個糙漢吃土?餓才捨不得咧。棍!”
男主人是老漢,憨厚。女主人是他婆娘,潑辣。
兩個男人遭到驅趕,不生氣,反倒哈哈大笑,託著大碗,走出院子。
老兩口一輩子只生了一個女兒,嫁到了遠村,很少回孃家。
他們忙前忙後,為這四人做了釀皮子,還有魚和肉,也並不圖那兩筐瓜。
人至暮年,水果才能吃幾口?
兩筐瓜今夜存在他們家裡,明天也會分給鄰里吃了。
他們贈給蛇王女兒幾雙女兒穿過的舊鞋子,還為這四人準備了幾套舊衣服,還有路上能用到的清水、乾糧。
茅頂泥牆,他們富有嗎?
是的,因為他們有比金子還貴重的善心。
這就是中原民風,質樸無華,傳承了幾千年。
雖然它漸漸變得稀薄,但從未真正離去。
臉盆這麼大的一隻碗,盛得滿滿的釀皮子。就算再美味,馮逢風與蛇王女兒只是兩個小女子,怎麼能吃得下?黑無常拼盡全力,也吃下了不到三成。
院外,白無常蹲在板凳上,吃得正香。
吃到一半時,肚子漲的蹲不下,剛想放下碗,看到老漢正大口扒食,頓時爭性大起。
難道我還吃不過他嗎?一發狠,死活將這一盆釀皮子吃下。
一老一小,看著對方的碗裡,連湯都不剩了,才相視哈哈大笑,白無常用筷子敲著瓷碗邊,對老漢笑說:“老人家心腸好,飯量好,必有福報。”
擦了擦嘴角上的殘食,老漢十分豁達:“不圖大富大貴,只圖子女平安,挺好,挺好。”
夕陽落,繁星出。
白無常還在與老漢說笑,談些風土人情,村落故事,倒也有趣。
見兩人久出不回,女主人追了出來,看到兩人手中空空的大碗,對老頭子發了脾氣:“那麼逞能,這一大碗全吃下去了?”
老頭子將碗向女主人,逞能的強笑:“再給餓添滿,餓還能吃哈去。”
一把奪過老頭子手裡的碗,狠狠的推了推他的頭,斥他:“來了人就逞能,餓還不知道你?快莫要跟後生娃聊天咧,人家趕了一天的路,要歇哈了,明早還得趕路尼。”
老漢摸著被她推的地方痴笑,寵愛的看著數落自己的老伴兒。
年輕時,這二人必定也是極盡風趣的歡喜冤家。
數落完老漢,又對白無常說:“炕燒得火熱,快去睡哈,解乏的恨。”
老婆子將白無常手裡的碗也收走了,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