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宗周越發的自鳴得意,口無忌諱:“長卿可知當年的張江陵?”
“如何不知,萬曆朝權臣也,至今仍被士大夫們津津樂道之人,甚至還有御史言官上折為其平反。”
溫體仁剛這麼說,劉宗周就嘆了口氣:“萬曆年間,一個張江陵就給我們這些士大夫們造成了長達十年的災難,如今欲反士大夫者是當今陛下,其帶來的後患只怕比張江陵只大不小啊。”
溫體仁不由得浸出一絲冷笑,暗道這劉宗周還真是狂的沒邊了,但他還是不由得好奇地問了一句:“照念臺所言,陛下與韃子議和,全天下的官僚士紳都該反對才是,為何朝中大臣有很多甚至不少重臣都選擇站在陛下一邊,反而是念臺你,響應者雖多但都是言微身輕的?”
“哼,這些只顧眼前利益的諂媚之輩,竊居高位後都以陛下馬首是瞻,朝政就是因為他們這群阿諛奉承之輩而日漸腐朽!我士大夫也因他們這些叛徒而再次被廠衛壓制!”
劉宗周的言論讓溫體仁很是震驚,同時也自降身份的向劉宗周行了一禮:“念臺兄之睿智遠見,愚兄不及也,朝臣若多幾個如念臺兄這樣的正直之臣,何至於朝政糜爛至此,不過,念臺兄也得顧慮自身性命啊,當今陛下固然是英明仁慈之君,但朝中小人居多,小心惹禍上身。”
聽著溫體仁的委婉勸告,劉宗周也很是感動,再次嘆起氣來。
朱由校現在根本沒有去在乎這些朝臣對於和議的看法,他現在正與乾清宮召見了翰林院檢討兼皇家工程院院士外號陳癩頭的陳實在。
朱由校這種離經叛道之舉在群臣眼裡早已是司空見慣,因而也再沒有人覺得奇怪。
同宣德帝好促織一樣,文臣們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