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下面的人去負責實施了。
白虎軍團的戰略方向,乃是帝國的西北。
明朝的版圖,將帝國的西北,圈得很大很大,其實,控制區域很小很小。朝廷實際的控制區,也就是到陝西行都司(今天的甘肅一帶)。出了嘉峪關,就已經實際控制不到了。
事實上,就是陝西行都司,也就是今天的甘肅,朝廷的控制能力,都相當弱。明朝對於邊疆地區的控制,主要是依靠衛所軍戶。將大量的軍戶,從內地遷徙過來,充實當地的人口。在明朝中前期的時候,這樣的政策,還有一點效果。但是到了後期,就完蛋了。
和內地的很多衛所一樣,陝西行都司的主要衛所,如甘州衛、肅州衛、永昌衛、涼州衛、西寧衛等,軍戶逃亡的情況,都十分的嚴重。特別是最西邊的肅州衛,幾乎已經是蕩然無存。明軍原本插在嘉峪關上的軍旗,都已經消失了上百年了。
特別是在萬曆中期,寧夏的哮拜造反,對陝西行都司的影響特別多。當時,甘肅的很多衛所,都跟哮拜有或多或少的關係。在經歷了哮拜的叛亂以後,甘肅各地的衛所,幾乎都被清洗過。但是,清洗容易,想要補充回來就難了。
明末,沒有人願意當軍戶,更沒有人願意到甘肅來當軍戶。到甘肅來當軍戶,還不如落草為寇暱。朝廷幾次想要補充甘肅衛所的兵員,都不了了之。沒有錢,沒有人,怎麼補充?到後來,陝西起義軍造反,甘肅等地的衛所,要麼附庸,要麼是逃散,一百個衛所軍戶裡面,估計剩下來的不到十個了。
事實上,到了崇禎年間,生活在甘肅這一帶的,主要是蒙古的韃靼部。他們和蒙古的土默特部落有些微弱的聯絡。但是從來不接受土默特部落的指揮。這些人,要是可以從明朝獲得好處,就會歸順,聽明朝的調遣。要是對或得的利益不滿,馬上就翻臉不認人。用有奶便是娘來形容這些人,一點都不過分。
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當地的人,對伊斯蘭教的信仰,有逐漸擴大並且深化的趨勢。這對於漢人帝國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好事。伊斯蘭教的擴張性非常強,一旦讓他們在當地生根發芽,開枝散葉,以後想要清除,就非常困難了。
倒不是張準對伊斯蘭教有什麼威見,只是這樣的宗教,對於新帝國的統治,是相當不利的。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統治區域下面,有龐大的穆斯林群體出現。對於張準來說,蒙古人信教,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但是,他們應該而且只能是信仰佛教。
在朝廷投降以後,虎責軍的騎兵,開始向甘肅各地進軍。他們向張準反饋了一個現象,就是當地的韃靼人,還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人,都聯合起來,想要阻擋虎責軍進入甘肅。
搖擺不定的陝西起義軍,也有部分人悄悄的向西,試圖和韃靼人取得聯絡。
張準當然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因此,虎責軍必須向西,一直向西,一直將韃靼部全部臣服為止。在韃靼部的西面,是吐魯番(今新疆哈密周圍)和葉兒羌(今新疆南部)等地。這些地區,虎責軍當然也要拿在手裡。
但是,這還不夠。在拿下了吐魯番和葉兒羌以後,虎責軍還要繼續向西,將中亞地區控制起來。
要是世界的發展,沒有大的變化,統治中東地區的,應該是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蘇丹)。這是一個真正的龐大的帝國,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十七世紀,正是它最強大的時候。
奧斯曼帝國應該擁有超過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超過三千萬的人口。由於是政教合一的帝國,所有的信徒,就是軍隊。因此,它的軍隊數量,還是非常強大的。其中最精銳的,估計就是它的近衛軍,還有火槍兵了。
在張準穿越到來之前,世界上最精良的火槍,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魯密銃。這是一種有雙層槍管,可以賦予槍彈更高準確度的滑膛槍。
張準得到樣品以後,反覆研究,始終無法複製出來。可想而知,大量裝備了魯密銃的奧斯曼近衛軍,戰鬥力會有多麼的強大。
當然,魯密銃的技術,就算再先進,畢竟也是古老的滑膛槍。和作為線膛槍的虎賁銃相比,還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倒是中亞地區的氣候和地形,會給虎責軍帶來很大的麻煩。此外,當地的宗教,也是很大的威脅。在採取軍事行動的同時,必須讓佛教徒先行。
虎責軍在過了中亞地區以後,繼續向西,就要和奧斯曼帝國幹仗了。兩個大國打仗,只怕短時間內是無法結束的。這對於張準的新帝國來說,將是很大的考驗。幾百年前的怛羅斯戰役,唐軍就是失敗在當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