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圓覺經》)“遍滿”者,亦顯道的周遍之“大”也!“覺性”遍滿,正是老子講的“道大”。“覺性遍滿”故,六根、六塵、四大皆因“覺性”“大”故都“大”。因為,“夫唯道,善貸且成”,“循業發現”。老子還講:“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二章》)“白”、“方”、器”、“音”、“象”等,皆是極性世界中的極性屬性,是六塵之物,但用個“大”字,就消去了極性屬性和極性觀念。所以,突破思維,開顯自性,這一“大”字是無上法寶!緣此,希望吾人一切皆“大”,就萬事大吉了!老子的“三寶”亦是這個“大”字的體現。
9、“慈”——無能勝;利樂有情
“慈”者,願人得樂;“悲”者,拔人以苦。悲心易而慈心難。同情弱者、濟人困厄、拔救苦難等的悲心並不太難,但願人得樂,願人財、色、名超過自己,願別人的孩子優於自己的孩子,如此等等的慈心很難發出。只有心大到與道“大”相比時,才可能有慈心的開發,尤其無私的大慈心。所以,老子的“慈”寶,是直接顯示道“大”屬性的。開顯了慈心,才有勇。
“勇”者,大誓大願也,非俗人之勇(俗人有拼命之勇,義士有捨身之勇,但均非智慧慈心之勇)。慈心之勇是無所得智慧的大誓願。如佛陀的“一子”想之慈心,還有佛陀為他人得樂而為完滿無上菩提之大願,能捨頭目髓腦、江山城池、妻子兒女等,此“勇”是以無個人所圖的智慧大願大誓為前提,這種智慧的大誓大願之“勇”,來自道“大”的無私無慾、無為自然的屬性要求。此“勇”能消除極性,突破思維,開顯自性。故這種慈“勇”是悟道得道之法寶。如無這種慈心而勇,就是小心、私心之勇,那勢必要極化極性,流入有所圖的追求中,故必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此非專指世間攻伐衛守之事,乃主要是指“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之事(世間之事的對應乃是真理在不同層次上的全息現象)。
“夫慈,以戰則勝”,是大誓願引導下的精進進取、必勝信念,以及最終證得無上菩提的成功;或說,是以度一切眾生成佛的慈心,促進完成無上菩提大願,以此願力圓成佛果,這就是“以戰則勝”。慈心的大誓願不退,處於不退轉境地,就是“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天道救人成就道果,就讓人們早日開顯慈心,以慈心的開顯,來鞏固修道的成果,來圓滿無上菩提的大願,這就是“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10、莊嚴佛土
“儉故能廣”。“儉”者,澹泊寡欲之意。澹泊寡欲者,不奢侈浪費;不奢侈浪費者,不暴殄天物;不暴殄天物者,能惜物愛物。實際上,“慈”心是道“大”屬性體現在人上的“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儉”德是道“大”屬性體現在物上的“常善救物,故無棄物”。也就是說,“慈”寶愛人,“儉”寶愛物。愛人愛物,達到無棄人、無棄物,自然心量廣大。這就是“儉故能廣”。
“舍儉且廣”者,是指不愛物的心量廣大。這種心量廣大很危險,很可怕,它會發展到揮霍浪費,奢侈無度,暴殄天物,從而導致人物乖違,人與自然不和諧。於是,人與物間極性極化,最終是死路一條。老子的“慈”在佛家講,就是“利樂有情”;“儉”則是“莊嚴佛土”。佛家講依報正報,眾生生存的環境條件的果報稱依報,如國土大地、房舍器物等;眾生五蘊假合的身體稱正報,如身相大小、五官相貌等。依正二報,都是眾生業力的展現,都是自心循業所現的量。“利樂有情”的“慈”心,是改變正報業因的根本;“莊嚴佛土”的“儉”德,是改變依報業因的根本。“慈”、“儉”二寶,也是行菩薩道的根本內容。
11、先天下之憂而憂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慈”則愛人,願人得樂,其內容是捨己為人,先人後己;“儉”則愛物,願物各得其所,順其物性,護物、培物、育物、惜物,為物行方便,為物勞作。所以,“慈”、“儉”二寶的成就,必顯出“不敢為天下先”的無求、無慾、無私、無為的品質。因“慈”人、“儉”物,利樂有情,莊嚴佛土,有情無情,悉是他無求無私服務奉獻的物件,故必然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正因為此,故能於有情無情皆自在,不被人物所轉,不二相分別,沒有極性觀念,不執人物之情。“慈”、“儉”亦是“應無所住,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