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黑風口
西立交橋朝東100米左右的地段,舊時叫黑風口。沒建立交橋的時候,是一個陡坡的搬道口,火車在進南邊運河邊的貨場的時候,要在這兒倒車,而這條路,又是縣城東西城區的唯一通道,所以就安了一個搬道口,火車經過時,搬道工要先口吹哨子,手舞著紅旗,向東西方向的行人示意快走,然後把欄杆拉下來,等火車離開後,再揚起欄杆放行。那時火車攔道是常事,我們上運河小學,一天必經此處好幾次,有時遇到慢倒車,只好從車廂底下爬過去。正爬時,火車突然抖動起來,嚇得屁滾尿流般,連滾帶爬而去,衣服抹的烏黑,或者褲子撕裂了口子是常事。這樣的搬道口,當時老縣城裡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的北立交橋,因為那兒是交通要道,機動車多,還曾發生過汽車撞火車的慘禍呢!
黑風口的得名,是因為這段路的北面是幾百畝的國營大漁場,南面也是一個大魚塘,再朝南,就是大運河了。南北如此空曠,無風時有順河風,刮小風時它就成了大風,待到颳大風時,那段路口上就站不住人了。而這段路上多是拉煤的車子經過,天長日長,難免不散落滿地的細煤灰,加之火車道的下面,就是天然的卸煤貨場,天天有拉煤的火車,卸了煤後,再從那兒用板車一車車拉向運河港口裝船。一卸一裝,煤灰四揚,不說那段路上的煤灰越積越厚了,就是兩邊池塘的水,也都黑呼呼的,若是夏天在裡面洗澡,上來後,每個汗毛孔裡都是黑黑的煤灰呢。可想而知,起了大風時,煤灰滿天飛,此時那段路看上去,不是黑風口又是什麼呢?
夏天時的黑風口,是縣城人的天然大浴場。每到傍晚,滿河裡都是人,特別是那些幹了一天活的裝卸工,脫得*,洗個痛快淋漓。這可苦了路過的婦女,一個個用衣服罩著頭,嘴裡罵個不停,急三步跑過那個路段。關於在黑風口兩邊河裡洗澡捉魚的情形,我在《城南舊事》系列散文中的《洗澡》和《捉魚》篇中都有詳述。
夏夜的黑風口,馬路邊上到處都是乘涼的人。天沒黑,大家就拖著個席子佔地方,上半夜侃大山,玩遊戲,打撲克,端魚,下半夜在過河風的吹拂下,神遊夢鄉。黑風口的中段靠路南的水塘邊,有一個石砌的半圓形的基地,上面樹著變壓器和一盞大路燈。基地周圍是臺階,可以下到水裡,夜晚在那兒戲水,揀河蚌,用紗布網端魚,有無比的樂趣。
黑風口的夏天,還有一道風景,就是路的南北兩端路沿子上,坐滿了垂釣和看釣魚的人。那時路兩邊種滿了高高大大的楊樹,濃蔭下的垂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賞心樂事。只是兩邊的魚池,都是國營魚場,萬一被魚場的人抓到,可不是好玩的。
黑風口還是我們隨時可以做好人好事的地方。需要寫作文了,或者少先隊需要統計好人好事了,大家就來到黑風口,看到過載的車子,趕緊跟在後邊猛推,一連推上去好幾輛,激動的拉車工人連聲感謝,一篇好作文就可以出爐了。記得三弟有一次讓我幫他寫作文,就隨手編了一篇幫助工人在黑風口的河邊打撈木材的故事,竟然被老師油印出來,作了範文。
說到黑風口大風的厲害,我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學二年級的一天,大雨大風,我打著一把油布傘走到黑風口中段時,竟然讓風把我從路北端吹到了路南端的變壓器旁。嚇得我雙手抱著水泥柱子哭了起來。這時過來一個大人,把我抱在懷裡,將我的讓風吹得傘布都折了過去的傘收起來,送我過了黑風口。
冬天的黑風口,雨雪時路特滑,即使是兩三個人擁車,都難以爬上崗去。我們要去城西的煤廠買散煤時,都要把鄰居的小孩子集中起來,七八個人一起擁崗,才能慢慢地爬上去。而過了鐵路路口,卻又是極陡的陡坡了,又要七八個人拖著方不至於讓車子猛滑到底。那地方因此出了不知多少事故呢!
好多年後,黑風口的鐵道建起了立交橋,貨場南移,路南的魚塘填平蓋了房子,路北的魚塘建成了水上公園,這時的黑風口才完全變了樣,已經找不到過去的一點痕跡了。
2007年10月17日
大操場
老縣城的人,喜歡把體育場叫作大操場,可能早期的體育場,功能多是學生做操,又相對於學校裡的小操場而言之故吧?的確,大操場雖然是運師的,可是地點又獨立於運師之外,反而更靠近運中和附小,因此它也就成了這兩所學校的操場。這兩所學校,面臨大操場的一面,都在院牆上開有一個小便門。我們上中學時,體育課也大都在大操場上進行。
第一次去大操場,是十歲那年,*剛開始,到處破四舊,而大操場的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