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資訊-能量-物質’的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繫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
還包括近代針灸經絡的發展史,近代中醫氣的進展簡史,中西醫結合史,中醫中藥史等。基礎理論摺疊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
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主要特點有:
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未完待續)
409 中醫學 2
精氣學說摺疊
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有“升降出入”四種形式。由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稱為“氣化”,如動物的“生長壯老已”,植物的“生長化收藏”。氣是天地萬物之間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應。如:“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天地之精氣化生為人。
陰陽學說摺疊
陰陽是宇宙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陰陽的互動作用包括:陰陽交感、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
五行學說摺疊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這並不代表五種物質,而是五種屬性。
五行於中醫則體現了具備這五種屬性的人體五大系統的相互關係。木火土金水這五個符號分別代表肝心脾肺腎所統領的五大系統。中醫不是研究微觀的病毒細菌如何作用於人體的理論而是研究人體整體的各個系統之間的關係,並且透過中藥,按摩,針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調節各個系統之間的平衡,以此保持身體健康。
五行的互動作用包括:相生、相剋、制化、勝復、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藏象學說摺疊
藏:指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奇恆之府,通稱為臟腑。象:一指“形象”,即臟腑的解剖型態;二指“徵象”,即臟腑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三指“應像”,即臟腑相應於四時陰陽之象。
透過外在“象”的變化,以測知內在“藏”的生理病理狀態。稱為“從象測藏”。即“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
“臟腑”不單是解剖型態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內的綜合概念。
五臟:指肝、心、脾、肺、腎。一般籠統功能為“化生和儲藏精氣”。
六腑:指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一般籠統功能為“腐熟水榖、分清泌濁、傳化糟粕”。
奇恆之府:指“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氣血津液氣、血、津液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氣的生成源自先天與後天。稟受於父母的精氣。稱為“先天之氣”。肺吸入自然的清氣,與脾胃運化水榖產生的水榖之氣,合稱為“後天之氣”。
氣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