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貝爾納(1813~1878)先後用動物實驗對神經和消化等系統進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們的工作奠定了現代生理學研究的科學基礎。
5診斷學的進步。由於病理解剖學和細胞病理學的影響,當時的臨床醫學中特別注意對內臟器官病理變化的研究和診斷,想盡各種方法尋找“病灶”。使診斷方法不斷充實,診斷手段和輔助診斷工具不斷增多。到19世紀末檢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從直接觀察病人轉變為研究化驗室的檢驗結果。
18世紀中葉。奧恩布魯格就已發明並改進了叩診法,然而叩診法受到當時的守舊醫生的輕視和嘲笑。未得到應用。直到19世紀初,法國醫生j。n。科爾維薩(1755~1821)經20年研究後對叩診加以推廣,才促進了叩診法在臨床上的應用。
發明聽診的是r。…t。…h。拉埃內克(1781~1826),他是法國病理學家、臨床家。他從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對於心肺可以聽診的啟示。起先他用耳直接聽診,後來製成聽診器,先用紙製,後用木製。他檢查了許多病人,研究了用聽診器發現的各種最微小的現象。進行了許多屍體解剖,把解剖結果與臨床現象相對照,從而改進了聽診法。1819年,他發表論文《間接聽診法》,並根據這種新的檢查方法診斷肺和心臟的疾病。
許多臨床診斷輔助手段如血壓測量、體溫測量、體腔鏡檢查都是在19世紀開始應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裝置和光學器具,一系列光學器械相繼發明和使用。較早的有德國人h。赫爾姆霍茨(1821~1894)的檢眼鏡,繼之喉鏡、膀胱鏡、食管鏡、胃鏡、支氣管鏡等先後發明,這豐富了臨床內科診斷手段,並使其後體腔內進行治療成為可能。
由於化學的發展,臨床醫學利用化學分析檢驗方法以檢查血液的內容物,大大改進了診斷法。顯微鏡學的不斷進步,促使形態診斷學在臨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機體體液和固體部分的組織結構和有形成分,並研究正常和異常排洩物的結構成分。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於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成就,醫生的診斷方法更為豐富。
6外科學的進步。19世紀之前,外科非常落後。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問題未得解決,這限制了手術的數量和範圍。19世紀中葉,解剖學的發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無菌法的應用,對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外科學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以上幾方面的重要成就,為外科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從此外科學開始迅速發展。19世紀末期,體腔外科普遍發達,這樣許多臨床專業(如婦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進行內科處置外,外科方法也獲得重要地位。(未完待續)
406 醫學 7
現代的醫學:
現代科學技術,不是單單研究一個個事物,一個個現象,而是研究事物、現象的變化發展過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間的關係。由“整理材料”的科學,發展成為嚴密綜合起來的體系。
近代醫學經歷了16~17世紀的奠基,18世紀的系統分類,19世紀的大發展,到20世紀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發展為現代醫學。20世紀醫學的特點是一方面向微觀發展,如分子生物學;一方面又向宏觀發展。在向宏觀發展方面,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人們認識到人本身是一個整體;二是把人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體來研究。20世紀以來,基礎醫學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論的發展,它有力地推進了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紀才開始出現。20世紀醫學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學的進步。各學科專業間交叉融合,這形成現代醫學的特點之一。
醫學模式轉變
20世紀的醫學,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牢固地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在技術上有空前的進步;後來人們看到僅從生物學角度來考慮健康和疾病,是有很大侷限性的。1977年美國醫學家g。l。恩格爾(1913~)提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主張,即從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方面綜合考察人類的健康和疾病問題,以彌補過去單純從生物學角度考察的缺陷,這對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將有重大意義。
在廣州中醫藥大學1992年召開的全國首屆中西醫學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展開了中西醫學匯通、中西醫學結合等討論,在大會上曾邦哲提出了經絡是“神經…內分泌…免疫調控”功能整合與五臟六腑相生相剋是器官系統代謝穩態的系統醫學模型,提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