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操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未完待續)
483 鬼才郭嘉 3
個人作品摺疊編輯本段
十勝十敗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十勝十敗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計程車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郭嘉所指出的這十個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各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這都是關涉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郭嘉為曹操總結這“十勝”,也可能是初來乍到之際對曹操的誇讚,也可能是對曹操的鼓勵、要求,希望他能保有這“十勝”,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自己也便有出頭之日……任何推測都意義不大。無論如何,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
歷史評價摺疊編輯本段
陳壽:“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曹操:“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彧別傳》:“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虜不足憂;太祖之見郭嘉。知成吾事。”
薛稷:“張良之翼漢王,郭嘉之協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齊高之得褚彥:定策決勝。謀夫孔多。”
洪邁:“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贊說。”
三國志的郭嘉
陳亮:“以成魏之霸業者,昱、嘉之謀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之死也。”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謀之士,而士之長於略者,相踵而興。孟德智有所窮,則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無遺策。”
何焯:“孟德追惜奉孝,而諸葛亦思孝直帷幄之助,不可或失其人,雖英雄必資群策也。”
姚範:“襲許年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