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要依靠詢問親屬。根據小兒的生理特徵,詢問小兒病情,除一般問診內容外,還要特別注意詢問出生前後(包括孕育期和產乳期情況),是否患過麻疹、水痘,有無高燒、驚厥史,曾做過哪些預防接種,是否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採用什麼餵養方法,走路、學語遲早,父母健康情況,有無遺傳性疾病,兄弟姐妹有無特殊疾患等。關於發病原因,如有無受驚、著涼、傷食等,都須根據病情逐一詳細詢問。
五、切診
脈診的部位,現在用的是診寸口(即腕部橈動脈搏動處)。寸口又分寸、關、尺三部,正對腕後高骨(橈骨莖突)為關部,關之前為寸部,關之後為尺部。兩手寸關尺共為六部,分候臟腑之氣,左手寸部候心,關部候肝,尺部候腎;右手寸部候肺,關部候脾胃,尺部候腎。這種分部以候臟腑的方法,臨床上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須結合病情靈活掌握,不能機械硬套。
脈診時,應先讓病人稍事休息,使氣血比較平靜。診時,使病人手掌向上平放,手與心臟要在同一水平上,以使氣血通暢。然後醫生從外側先用中指定關部,再用食指按寸部,無名指按尺部,如果病人身高臂長,三指的距離可以稍疏;如果病人身矮臂短,則三指可以稍微靠攏。按脈時,須分別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即輕按(浮取)、不輕不重地按(中取)、重按(沉取),以體察脈象。一般先三指同時用同樣的指力按三個脈位,然後根據病情再分候寸、關、尺三部。如候寸部時微微提起中指和無名指,候關部時微微提起食指和無名指,候尺部時微微提起食指和中指。診脈主要辨別脈搏的淺深部位(浮沉)、次數快慢(遲速)、氣勢強弱(有力、無力)、形態特點(如粗細、軟硬)和節律的變化,以辨別疾病的表裡寒熱虛實。
正常脈象是:不浮不沉,中則可得,不快不慢(一息四至,即醫生呼吸一次,脈跳四次,約每分鐘六十至八十次),不大不小,不硬不軟,從容和緩,均勻有力。但因年齡差異、體質胖瘦、生理特點以及氣候冷暖變化不同,脈象也可有差異,如小兒脈多速,胖人脈稍沉,夏季脈稍洪,運動員脈多遲緩等,這都不屬於病脈。當人在運動、飲食,以及受到精神刺激時,也常會影響脈象的變化,但都是暫時性波動,稍事休息,脈象也就恢復正常。此外,有的人脈不見於寸口部位,而從尺部斜向虎口的,名“斜飛脈”。也有脈見於腕部背側的,名“反關脈”。這都是橈動脈的位置異常,也不屬病脈範疇。
以下介紹一般臨床上常見的病脈:
(一)浮脈
脈象:浮在面板,輕按即得,重按稍弱。
主病:表證。多見於外感病初期。浮而有力為表實,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見之,多為陽氣外浮之象,是病情嚴重的表現。
機理:浮脈主表,反映病在經絡肌表的部位。外邪襲表,衛氣與之相爭,脈氣鼓動於外,所以脈浮有力;弱浮而無力,表明衛氣不足,表衛不固。
(二)沉脈
脈象:與浮脈相反,重按始得,輕取不明顯。
主病:裡證。有力為裡實,如邪熱與燥屎裡結的陽明腑實證;無力為裡虛,如脾氣虛、腎氣虛等,都可見此脈象。
機理:病邪在裡,氣血內困,則脈象沉而有力;若臟腑虛弱,氣血不足,脈象難以鼓動,則脈象沉而無力。
望聞問切(9)
(三)遲脈
脈象: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鐘脈搏在六十次以下)。
主病:寒證。有力為寒實證,如寒食積滯的冷積。無力為虛寒證,常見於陽虛裡寒證。
機理:寒則血冷滯,氣血的執行緩慢,故脈見遲而有力;若陽氣虛弱,無力推動血液正常執行,故脈象遲而無力。
(四)速脈
脈象:與遲脈相反,一息脈來五至以上(每分鐘脈搏在九十次以上)。
主病:熱證。有力為實證,如外感病,風熱之邪在表,脈多浮速;風寒之邪化熱入裡的裡熱證,可見洪速脈等。無力為虛熱,如陰虛內熱的細數脈,陽虛外浮的速大無力等。
機理:邪熱鼓動,血行加速,故脈數有力。虛熱內生,熱則血行速,但津血不足,故脈數無力。
(五)虛脈
脈象:三部脈輕按重按都無力。
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臨床可見於各種慢性衰弱性疾病。
機理:正氣衰弱,氣血不足,鼓動無力,故脈虛。
(六)實脈
脈象:與虛脈相反,三